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赵树理文学奖评奖记作家鬼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愈 http://www.jk100f.com/

需要先介绍一下“赵树理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是以已故山西籍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山西省最高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设立作品奖、文学新人奖、优秀编辑奖、荣誉奖四大奖项。其中作品奖分为长篇小说奖、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诗歌奖、散文奖、报告文学奖、儿童文学奖、影视戏剧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该奖最初设立于年,并于当年首评,但此后停办,一直到19年后的年再次恢复评奖。其间的至年间,曾设立“山西省文艺创作奖”。是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设立奖项,设立金银铜奖,替代了停办的“赵树理文学奖”。评奖范围涉及到年以来的所有文学作品。

我的小说《扶贫纪事》获得此奖的银奖。赵树理文学奖恢复评奖以后,每三年评一次,评奖范围为其三年间的所有山西省作家的作品。我的电视文学剧本《阿霞》获得恢复后的第二届(即至年度)的“赵树理文学奖”。需要特此说明的是,我的这两次获奖,都是在得到获奖通知后才得知获奖的,到现在为止,我不知道我获奖的这两届的评委都是谁,至今我都没有打听过,也没有对某个评委表示过感谢。包括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曾获得的两次全国奖,都是得到领奖通知以后才得知作品获奖。我一直觉得在风气很坏的这个时代,文学界一直保持着一块净土。我对所有的文化人都保持着一种敬意。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文学界也不再是一块净土了呢?文化人也不值得尊重了呢?就是近几年的事吗?

年5月份,我在省里开作代会,听到一个关系很近的作家朋友说起她的评奖,感觉到一种震惊。她是上一届,也就是至年度的赵树理文学奖得主,她的一篇中篇小说获得了该奖。她的小说我看过,曾在全国很权威的《小说月报》转载过,按说获奖也是应该的,可是她告诉我,为了评奖,她和老公开着车跑到省城太原以及省城以外的评委家里去,一家一家的跑,一个一个评委打招呼,送礼物,每个评委的礼品都是一二千元以上。(赵树理文学奖的奖金只有一万元,我算了算,她的奖金大概只够送评委了。)我问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她说不这样做你以为能评上奖啊,现在都这样啊!

她还告诉我,省里一个女作家,为了评上“鲁迅文学奖”,在北京住了一个多月,也是一家一家的跑,一个一个评委的打招呼,才评上“鲁奖”的。我很惊讶,也无语。我已有十多年不写小说了,不再参加一些全国性的文学活动,也很多年不到东四条的省作协大院里去了。这些年大部分时间在做影视剧,我真的对文学界不了解了,对文学界的人,对那些曾经的老师或者朋友不了解了,对评奖这样的事不了解了。虽然前些年我获过奖,但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有反响的作品,大家都认可的作品,自然应该获奖。可是,如今,怎么会这样呢……

想不到的是,今年我突然被聘请为至年度的”赵树理文学奖“评委,而且是终评委。这里解释一下,”赵树理文学奖“分为初评和终评。初评的评委评出入围的九部作品,然后由终评委评定最后的获奖作品。每类获奖作品只有一至三部,可以空缺,但不能超过。终评委手里有投票的权力,可以决定一部作品最终的获奖与否。按评奖规则,在七个终评委中,获奖作品必须获得绝对多数票,即五票以上才能确认获奖。为了确保评奖的公开和公正,在去年的省作代会上,新任的省作协主席杜学文曾表示要改革评奖规则,要实行评委实名投票(历届评奖都是无记名投票),而且评委的名单要在“专家库”里经过摇签抽取,然后经省作协评奖组委会认定,才能最终决定评委名单。(我可能就是摇签摇出来的吧?我没有打听过我任评委的来龙去脉。)

那段时间我经常关机,省作协和我联系的电话还没有打通,我还不知道我成了”终评委“,但是”打招呼“的电话就先来了。那天我打开手机,就接到省里一个熟悉的朋友的电话和短信,他有一部作品参评,而且初评入选,要我关照一下,帮他投上一票。随后这样的电话和短信一直有。一段时间,我手机照常关机,每次开机,都能看到提示有漏接来电,也有短信。都是熟悉或者不熟悉的文学圈朋友打招呼的电话。

在我阅读的几部参评作品里,有我认为可以获奖的,也有打过招呼但觉得离获奖有距离的。读完全部作品以后,其实我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尺度。年12月中旬,赵树理文学奖的终评开始了。在评奖小组的讨论中,我们七个评委中,有几个评委的意见是很中肯的,但也有几个人有很明显的倾向性。小组的两个主要负责人及另两个评委很明显地偏向某部纪录片作品,在发言中暗示大家应该投这部作品一票。能明显感觉到这部作品的主人提前做了不少的工作。但是,就连组长在内的几个倾向他的评委,都承认这纪录片从文字到影像的表现确实是有点差。其实,这部作品的作者也给我打过招呼,只是我觉得这部作品和另一部电影作品相比而言,我觉得更应该获奖的是那部电影作品。虽然那个电影剧本的作者是一个基层的作者,不认识我,也没有给我打过招呼。

但如果不投他的票,我自己的心会有不安。我觉得评奖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作品的质量,文学的标准。我在发言中表达了我的观点,有评委表示赞同我的意见。在后来的投票中,前两部作品大家都没有异议,获得了多数票。但是,在那部纪录片和那部电影作品出现了分歧。纪录片的作者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他获得4票。很明显他人头要熟悉得多,我和他不熟悉,但他对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找上门打了招呼,可想他对那几个身在省城的评委更是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开始讨论时就带有明显倾向性的那几个评委,都投了他的票。而那个基层的电影作者只获得了3票。很明显,他不认识评委们,也没有打过招呼(因为他和我是同乡,都没有给我打招呼,我相信他也没有给其他评委打过招呼),但是他能获得三票,说明这三票都是出自公正的三票。因为规则是绝对多数才能获奖,所以纪录片的作品虽然有4票,按规则差一票不够绝对多数,所以也不能获奖。

经过评委讨论,决定进行第二轮投票。第二轮投票之前,担任组长的一位著名作家很明显的提示大家,应该投纪录片一票,不然会让名额空缺。但是再一轮的投票结果,仍然是4比3,没有结论。在第三轮投票时,组长甚至朝着我点名,明示暗指,劝我投纪录片一票,不要让名额空缺。我心想为什么你们不能让步呢?为什么你们不能公正地投那个基层的电影作者一票呢?为什么要让我们妥协呢?我还是坚持投了电影作者的票。第三轮的结果仍然是4比3,没有结论。按规则可以再进行最后一轮投票,如果还是没有结论,只能名额空缺。

我心里清楚,如果大家都不让步,这个奖额只能落空了。我有些不忍心了,有些心软了,我知道如果我再坚持,不仅得罪的是纪录片的作者,而且很可能连熟悉的这位组长也一起得罪了。因为很明显,组长是对纪录片的作者有承诺的。组长带领的几个评委都是提前说好的,他们四个是不可能让步的。只有我们这三个中的没有任何利益冲突的评委让步,才可能不让这一名额空缺。

我犹豫了很久,最终我想,情势如此,也许我们三个中会有人最终让步,投给那个纪录片作者,会让他获奖,就不要让我自己违背良心,不要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吧。在犹豫很久以后,我还是投给了我觉得应该获奖的电影作者一票。令我感到意外,也感到欣慰的是,其他两个评委和我一样,也坚持了自己的原则,直到最后一轮,仍然坚持投了公正的一票。最后的结果仍然是4比3,没有人退让。

最终结果是一名空缺,只有两部作品获奖。组长很失望,觉得评奖的结果没有达到他的愿望,但我真的感觉很欣慰。因为,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论什么样的评奖中,还是有评委在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坚持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还有人像我一样,坚持着真正的文人品格,我并不落寞与孤独。

现在,至年度”赵树理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已经在网络和报纸上公布了,但还没有颁奖。据说今年的奖金会有提高,有说要提高到二万元,有说要提高到三万元,因为钱是省财政拨付的,只有省政府才能最后决定。奖金高了当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也许不是奖金。有些人更看重的是钱,也有人更看重荣誉,获奖的本身比奖金更重要。至少在我,从没有太在意过奖金的多少。只希望我们山西省最高的文学奖,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奖,不要沦为黑暗中的勾当,成为人们眼中不齿的耻笑。

还有,”赵树理文学奖“一定要对得起这位已故文学大师的名字,不要玷污了他。

这是我对每三年一届的”赵树理文学奖“最后的心愿与祝福。

后来,我又连续担任了几届赵树理文学奖的评委,得以欣慰的是,我始终坚守了一个评委,一个文学人应该有的操守,投出的每一票,遵守了评奖的规则,尊崇了自己的良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