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雪芬(.3.26-.2.19),年3月26日出生,浙江省嵊县杜山村人,越剧袁派(旦角)创始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历任上海越剧院院长、名誉院长,上海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11岁入四季春越剧科班,14岁开始在杭州演出。年到上海,年起致力于女子越剧改革。使越剧唱腔在板式结构上得到了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也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为越剧音乐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并为流派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袁派就是在尺调腔的基础上形成的。她的表演和唱腔柔婉细腻、朴实深沉,韵味醇厚,节奏明快,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被称为“袁派”。袁派是袁雪芬创立的越剧旦角流派,越剧最早出现的流派之一。
祥林嫂
西厢记中饰崔莺莺
梁祝
袁雪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祥林嫂》这三出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剧目。
除此之外还有《王昭君》、《红粉金戈》、《黑暗家庭》、《香妃》、《绝代艳后》、《一缕麻》、《忠魂鹃血》、《凄凉辽宫月》、《相思树》、《山河恋》、《双烈记》、《梅花魂》、《白蛇传》、《秋瑾》、《壮丽的青春》、《火椰村》等等。
《香妃·哭头》与《梁祝·英台哭灵》、《一缕麻·哭夫》,是袁雪芬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尺调三哭”,曾广泛传唱。
《忠魂鹃血》,是袁雪芬年演出的剧目,写明末清初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痛责”这段唱,内容是陈圆圆斥责吴三桂、劝他恢复明室。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袁派唱腔,曲调多为低沉哀怨,但在这段唱中,为了表达陈圆圆对吴三桂的满腔义愤,运用了较为高亢激越的曲调,使袁派唱腔别开生面。唱腔开始部分,唱词中连用了八个“你不该”的叠句,字字清晰,句句紧迫,倾泄了圆圆的一腔义愤;而从“你可知一路上情形真凄惨”起,唱腔一跃至高音区,曲调高亢,节奏鲜明,人物的情绪如激流喷涌而出;紧接着又转入深沉哀怨的诉说性唱腔,与前面高亢激昂的音调构成音乐色彩的对比,将“男哭女号不忍闻”的悲惨景象表现得深刻动人。
《山河恋》是年越剧“十姐妹”联合大义演的剧目。“送信”这段对唱,由尹桂芳扮演申息,袁雪芬扮演季娣。尹派唱腔洒脱而深情,幽默而爽朗,袁派则以委婉而柔美的唱腔与之呼应。唱腔的主体是“尺调中板”,节奏流畅,中间不时夹入简短的对白,更增添了喜剧色彩。
双烈记中袁雪芬扮演梁红玉
《双烈记·夸夫》,年演出。袁雪芬扮演梁红玉。针对人物是一位巾帼英雄的特点,为了生动表现她豪迈的气度和沉稳而深情的性格,袁雪芬对传统的进行了改造,大胆吸收、借鉴了北方剧种的音乐语汇,袁雪芬把它们有机地融化到唱腔之中,创造了新型的,使原来音调低沉、情绪单一的传统曲调变得起伏跌宕,在深沉抒情的风格中增添了高亢激昂、明亮挺拔的因素。唱腔中较多采用了四、六度跳进甚至八度大跳旋律进行,激越回荡,形成柔中带刚、刚柔相济而又非常个性化的唱腔格调。
相思树中饰贞夫
《相思树》写宋国人韩凭,离别新娘贞夫上京求官,6年不归,贞夫绣鱼书,托人捎给韩凭,韩见鱼书相思入梦。上朝钟响,韩怀鱼书匆匆进宫,不慎鱼书落地,为好色无道的宋王所见,诬为奸细打入土牢。宋王将贞夫接来宫中,见她貌美,封为新娘娘,贞夫不从,宋王让贞夫与韩凭在清凌台相见,又毁韩容,贞夫借弓箭射血书于台下,韩接读血书后触箭自杀,贞夫亦跳台自尽,临死前求与夫合葬一处。宋王大怒,命分葬两处,遥遥相对,日后两坟前各长一树,渐成合抱。宋王命砍树,树倒,飞出一对鸳鸯,宋王发箭射下一片羽毛,取之观赏,毛忽生火,烧死宋王。不久两树重长,后人谓之相思树。
该剧于年12月18日由雪声剧团首演于上海兰心大戏院。袁雪芬饰贞夫,魏凤娟饰韩凭,陈金莲饰宋王,高剑琳饰梁伯,金艳芳饰韩母。剧中“门前阵阵西北风”唱段,由袁雪芬与作曲家刘如曾合作,一起首创了越剧,曲调新颖,节奏多变,紧松有致,富有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热烈、急切、犹豫、不安的复杂感情,现已成为越剧中常用的唱腔之一。
在越剧唱腔艺术发展史上,袁雪芬是个重要的代表人物。年11月,她演出《香妃》时,与琴师周宝才合作创造了,把越剧唱腔音乐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越剧音乐史上的“尺调时期”。越剧的所有流派,就是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丰富的。袁雪芬创立的“袁派”,对越剧旦角唱腔的发展、提高和流派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戚雅仙、吕瑞英、金采风、张云霞等都曾接受过袁派的艺术营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造、发展,衍化出戚派、吕派、金派、张派。袁雪芬注重塑造有不个性的人物形象,真实细致地表现其内心情感,为此,她广采博取,大胆创新,以丰富的音乐语汇创造出一个个富有特色的越剧新腔及板式;在演唱时,坚持从人物出发,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唱法上擅长以情带声、声情交融,并用细腻而多样的发声处理和润腔方法,使唱腔韵味无穷。袁派唱腔的特点是质朴平易,委婉细腻,深沉含蓄,韵味醇厚。袁雪芬擅长依照人物的特定性格和感情创腔,不追求曲调的花梢,而注意以情带声,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在演唱上,她气息饱满,运腔婉转,喷口有力,吐字坚实而富有弹性,运腔中运用欲放又收、抑扬有致的处理,形成特有的韵味美。
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政府特殊津贴
年起担任上海市白玉兰戏剧奖评委会主任
年被授予中国文联荣誉委员
年12月,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国家级艺术终身成就奖——第二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
年04月,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获得了“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年5月,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同时入选的老越剧艺术家还有徐玉兰、傅全香、王文娟、范瑞娟、张桂凤
《西厢记》是袁雪芬的代表作之一,“琴心”中“宝髻玲珑”的“玲珑”二字和“身在墙东”的“墙东”二字,都采用了前切分音节奏,使唱腔旋律在流畅中有跌宕,平稳中有跳跃。下面请欣赏西厢记琴心唱段:
莫不是步摇得宝髻玲珑莫不是裙拖得环佩叮咚
莫不是风吹铁马檐前动莫不是那梵王宫殿夜鸣钟
我这里潜身听声在墙东却原来西厢的人儿理丝桐
他不做壮声把刀枪涌他不效缑山鹤唳空
他不逞高怀把风月弄他却似儿女低语在小窗中
他思已穷恨未穷都只为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已通分明是伯劳飞燕各西东
感怀一曲断肠夜知音千古此心同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