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92年,于和伟写给宋林静116字情书 [复制链接]

1#

最近有没有被“蹦迪刘皇叔”的视频刷爆朋友圈?

视频中的“刘皇叔”潇洒自如,一句“接着奏乐,接着舞”,随之一段魔性音乐响起,抽着雪茄,留着大背头的男人眯着眼,一段潇洒而自我陶醉的舞蹈伴随音乐响起,让人瞬间爱了。

没错,视频中那个坏坏的“蹦迪男神”,就是演员于和伟。

刘皇叔是他饰演的《三国》里刘备的别名,被津津乐道的”接着奏乐,接着舞“也出自这部电视剧。

视频火爆后,很多人调侃,演戏20多年没火的于和伟老师,竟然靠一段蹦迪视频大火,让人不禁感叹,这么好的演员,为何年近半百,才火?

其实我们都被“骗了”,作为实力派的于老师,他的火,已经不是这些流于表面,图个热度的炒作,而是历久弥新的精湛演技,和每一个深入人心角色千锤百炼的结果,他的火,已经早已根植于每个爱他的粉丝,每一个被他演技和魅力征服的观众的内心,成为不可磨灭的好演员。

而除了演技,在爱情和婚姻中,他同样做到了结婚22年相濡以沫,和宋林静的婚姻,一直被圈内很多演员称赞,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专情男人。

这样一位演员,他一路走来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程,他和宋林静的爱情,又是如何保持始终如一,令人羡慕呢?接下来跟大家聊一聊。

1

3岁丧父,母亲靠卖红薯养活9个孩子,考上“铁饭碗”,却为艺术梦而放弃。

年,于和伟出生在辽宁抚顺,家中有9个孩子,家境一般。在自己3岁那年,父亲永远的离开了自己,临终托孤给他母亲,9个孩子的重担一下压到了她身上。

都说“为母则刚”,逼到一定份上,于和伟的妈妈咬着牙,靠卖红薯赚来的钱养活孩子们,可想而知,一个人抚养9个孩子,既要出摊,又要照顾他们,有多难。

还好,因为从小懂母亲的不容易,和于和伟相差24岁的大姐对他照顾有佳,甚至比对自己的孩子都好。

每次于和伟去大姐家,家里有啥好吃的,都会先给他吃,甚至为了于和伟睡觉舒服,让自己孩子睡的床让给他,可见对他的关心。

有了大姐的照顾,于和伟的童年生活,清苦但却十分温暖。

到了初中,于和伟喜欢唱歌,但学习一般。经过2次中考,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他,对学习不抱希望了。

不想做待业青年,听说抚顺市幼儿师范招男生,毕业后可以当音乐老师,想着可以有一技之长,于和伟最后报考,开始学习音乐。

毕业后,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报考了抚顺话剧团,考上后,成为了一位当时被人羡慕的事业编制、拥有铁饭碗的“成功人士”。

于和伟的大姐在采访中说过,弟弟于和伟身上有一股劲。这个从小看着他长大的姐姐,对他最为了解。

考上了“铁饭碗”,于和伟心中不免开始骄傲,但就和大姐说他的一样,没过几年,那股优越感开始逐渐被打散,他不甘就这样一辈子屈居于此。

看着一眼望到头的工作,他自感沮丧,心里想着趁年轻,一定去外边闯一闯,即使失败,也不枉费青春。

于是,他萌生了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想法。

2

于和伟字离别“情书”,把宋林静的心偷走了

作为家里唯一出来的男孩子,他考上“铁饭碗”,母亲为他骄傲,大姐为他自豪。

但于和伟不满足,他提出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想法,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对于好不容易把他拉扯大的母亲来说,好不容易考上这样一个单位,每个月都能领工资,一辈子旱涝保收,应该知足。

母亲反对,于和伟却拧着劲,坚持要报考。就这样僵持不下,但最终还是没能阻止他求学梦。

在抚顺话剧团期间,在年,于和伟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宋林静。

2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是血气方刚时,一眼看到漂亮的宋林静,喜欢的不得了,终于体会到什么叫一见钟情,便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娶她为妻。”于是,于和伟对她展开了强烈的爱情攻势。

每天都早早地等在他回家必做的公交车旁,等她下班一起上车。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机缘巧合,他得知宋林静的外甥女要靠少年宫,需要找一位辅导老师。于是于和伟毛遂自荐。

在这期间,宋林静逐渐了解到,于和伟非常有才华,为人正派,随着接触加深,对他的感情逐渐增温,两人最后相恋。

此时距离他离开抚顺,短短不到1年时间。

年,一直坚持要报考上戏的于和伟,选择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车站,和一个个昔日好友握手告别时,他看到了躲在树后边伤心的宋林静,内心五味杂陈。

于是,在路上,他写了个字的歌词,还未来得及谱曲,作为离别的”情书“,送给了宋林静。

告别了家乡我要离开,离开的心情我很无奈,和朋友们握手我就要走,还有一个你躲在树后,终于孤独的列车,驶出了站台,我看见你很悲哀,我说不清楚你明不明白,如今我一人漂流在外,夜还是很黑天还很白,算命的先生说我很有福,你们要好好活着等我回来,你们要好好活着等我回来。

面对离别时的无奈,和对宋林静无法言说的情感,短短个字,却表达出了对家人的思念,对朋友的珍惜,和对爱人深深的爱。

独在异乡为异客,踏上旅途的他,此时此刻,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和孤独和委屈,面对母亲的不解,爱人的悲伤,朋友的失落,他都用这个字来表达,字字充满伤感,同时充满了对未来的渴望。

这封别样的“情书”,偷走了宋林静的心,从此两个人彻底坠入爱河。

3

2年异地恋情路艰难,既是考验又是爱情积淀

刚回到家的宋林静,就迫不及待给于和伟写了第一封信:“亲爱的,一切都好吧?要保重身体,长给我来信,想你。”

信寄出后,宋林静和怀春的少女一般,期待着自己的“白马王子”回信。左等右等,过了1周,仍不见回信。

这时有同事就跟她说:”于和伟到上海上了大学,周围肯定有许多漂亮的女孩,你们不在一起,他说不定会变心的。”听到这些话,宋林静更是寝食难安,心里七上八下。

于是给于和伟写了第二封信,:“于和伟同志,我知道你非常忙,如果不方便就不用回信了。”

此时的宋林静,内心又忐忑又伤心,临行时还依依不舍写歌词,表达爱意,到学校后就变心,爱情在现实面前,真的折这么不堪一击吗?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原来,初到上戏的于和伟,就开始了长达半个月的军训,期间没有收到宋林静的来信,所以没回复。

等军训结束,于和伟收到信后,立刻给宋林静回了信,给她解释为何没回信,给她道歉。

收到于和伟回信的宋林静,明白了事情的缘由,也不再责怪他,回信便又改回了亲爱的。

经过这次事情后,两个人又进一步加深了彼此在对方心目中的位置,感情越来越好。

有句话叫:你懂我的不易,我懂你的艰辛。

虽然相隔两地,彼此都牵挂着对方。宋林静知道于和伟是个大孝子,每个月都要给母亲邮寄20元,她把每个月工资部分交给父母外,自己留30元,还要拿出20元给他母亲寄过去,让于和伟在上海好好上学。

她也知道于和伟担心自己的母亲,于是每隔2周,她都会去看望她,每次去都要买些好吃的给她。

于和伟也非常担心爱人宋林静,一次于和伟放假回家,母亲看宋林静这么辛苦,便和他说:“林静这孩子真好,你一走就是4年,丢下她多苦啊。你问问学校有没有两年的大专,你干脆改成大专吧,这样你就能早点回来和她在一起了。”

于和伟把这话告诉了宋林静,宋林静特别的感动。于是为了两个人能在一起,于和伟鼓励宋林静来上戏,跟他说:”我们学校要招表导进修班,干脆你来考吧。如果考上了,咱们正好同一年毕业。”宋林静犹豫着问:“我能行吗?”于和伟说:“你这么聪明,一定行的,我来辅导你。”

于是,经过于和伟不懈的努力和辅导,宋林静顺利的考入了上戏,两个人终于在一起。

经过了2年的异地恋,两个人经历了很多,在那个年代,一封信虽不如古代那样需要走个把月甚至几个月,但这种表达爱的形式,却令人羡慕,在爱情里,两个人互相信任理解,互相支持才能走到最后,就像他们两人一样,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4

毕业6年无戏可拍,事业跌入低估,宋林静成为他“活过来”的精神支柱

凭借优异的成绩,于和伟自我感觉很好,那时非常骄傲,也想大干一番事业。但现实却泼了一盆凉水。

由于机制等原因,他只能当群演,平时没事就坐在台下充当观众。特别是他看到他周围的同学一部戏接一部戏的拍,出了名,他压力更大,备受打击。

而同时进去的宋林静,发展却比他好,不仅参加了很多话剧演出,而且当上了导演助理,赚钱比他多,这让他心里更加不平衡。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6年,6年时间,他从野心勃勃,到最后事业跌入低估,开始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

当于和伟不愿去练基本功,不愿去排戏时,她就硬拉着他去,就这样,他才得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放弃,最后成名。

谈起那段时光,于和伟感慨道,如果当时没有她在我身边理解、安慰我,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也许早转行了。宋林静成为了他最后“活过来”的精神支柱,这就是爱人。

5

写到最后

于和伟曾经说过,在自己的人生中,有很多需要感谢的人,生他养他的母亲,对他比亲生儿子都好的大姐,陪她度过低估,一直陪伴的妻子宋林静,还有发现他,并一直支持他的导演高希希等。

他的成功,和这些人的付出息息相关。而最令他遗憾的,是80岁的母亲过世和肺癌晚期大姐过世他都没能见最后一眼,每每说到这,他都禁不住落泪,十分难受。

没错,再铮铮铁骨的汉子,也有“软肋”,这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亲人,朋友,爱人,都是他的“软肋”,也是他孜孜不倦,一直奋斗,不曾退缩和疲惫的动力。

如今49岁的他,也快到知天命之年。有一个疼他的妻子,爱他的女儿,家庭很幸福。也应验了28年情书里的许诺,活着,也很幸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