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诗话邗江扬州诗词六家赏析绿杨夜话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这是我为《邗江当代诗词一百首》交的作业,我本非诗人,因为对家乡熟悉,对诗人反映邗江的诗词也情有独钟,遂接下这份作业。现在书已出版,特将原稿贴在这里,敬请方家指正。

李望苏

沿湖村风情

两岸桃花斜月白,数声渔笛夕阳红。

水中跃起鱼灯舞,依柳讴歌乐太平。

李望苏(——),江苏沭阳人。曾任战地记者,南京水利学院、江苏农学院等高校系党总支书记、主任。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原任绿杨诗社社长,扬州诗词协会副会长。著有诗文集《梨园新声》、《炮声水声歌声》,诗集《虹桥晚唱》等。

在邵泊湖沿岸的邗江区方巷镇,有一个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小渔村,也是邗江区唯一从事养殖、捕捞的专业行政村。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渔民已经上岸定居,年轻人逐步走出了湖区,昔日的渔业村以打鱼为主而今成了旅游新景点。诗人李望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邵伯湖渔家民俗风情画:夕阳西下,斜月挂天,两岸桃花,灼灼其华。这里的景色优美,这里的渔民勤劳,既有渔业的传统生产特色,更多的是赋予其旅游观光的意义。渔笛声声悦耳,鱼灯舞姿翩翩,一幅人欢鱼跃的生动画面。

该诗意境优美,在画面布局上十分讲究,特别是色彩捕捉上值得我们学习。画面上有鲜艳的桃花、红红的夕阳、一弯斜月、新绿的杨柳,把春天的沿湖村装扮得分外妖娆。另外,此诗讲究动静结合,表现出沿湖村的勃勃生机。渔笛声声、鱼灯起舞,与两岸桃花、依依杨柳相映衬,再现了“江苏省最美乡村”沿湖村独特的北湖风光。

曹永森

瓜洲江边行吟

人生如酒须高饮,酒后方知物外因。

绿瘦红肥经眼过,春江花月入杯心。

曹永森(——),江苏扬州人,原扬州市文联主席,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诗词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有《扬州风俗》、《菖蒲飘香》、《扬州科技史话》、《古今扬州楹联选注》等专著。曾获中国图书奖、江苏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洲古渡是中国诗词的驿站。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经停瓜洲古渡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诗人曹永森行吟在瓜洲古渡,徜徉在江畔滩头,眼前闪现的是历代先贤在此吟咏作诗的画面:从隋炀帝到唐代诗人张若虚,都写过《春江花月夜》,也许就是在瓜洲之滨写就的。

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在瓜洲江边举杯畅饮,自然会生出李白当年“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感慨,不过诗人在这里是以酒譬喻人生,高饮如深思,方知物外因。而且这酒喝得颇有情调,眼前有绿瘦红肥,杯中有春江花月,情理交融、物我同心是这首诗的最大特点。

善用典故是这首诗的又一特色,足见诗人的独具匠心。将李白的《将进酒》、李清照的《如梦令》、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化用其中,显得意蕴醇厚。该诗从酒入笔,给这份行吟以洒脱旷达之感,更自有一份禅意在其中。

吴献中

春到沿湖村

北湖①寒水碧,野径菜花黄。

湿地原生态,风光独自芳。

观湖谈大道,入户问新房。

春到渔村路,无家不小康。

①北湖,位于扬州市北郊高宝邵伯湖片区,它是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的统称。扬州运河以西,郡城以北,湖泊相连,明清时郡人谓之“北湖”。如今在邗江杨寿、公道、方巷三镇,河流交错、水陆分明,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北湖”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清代焦循的《北湖小志》,明清年间,北湖“绵亘百余里”,境内河网交织、湖荡密布。“湖周回百里中,地理水道、名胜古迹、人物风俗、民俗风情,是地而出灵秀”。北湖地区历来人文昌硕、名胜众多,是扬州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阮元、焦循等为代表。

吴献中(——),江苏江宁人。毕业于扬州师院中文系。曾任扬州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市文联党组书记、市人大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曾主编万字《扬州市志》、《扬州廉政文化丛书、诗词卷》。系江苏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扬州市诗词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邗江区方巷沿湖村是扬州全域推行渔民上岸,退养还湖,让河湖休养生息的一个样板。沿湖村有10多万亩原生态湿地,是邵伯湖沿岸风景最优美的区域,为保护水生态,当地政府动员户渔民集中上岸,安置在新渔小区别墅群。村里成立了生态旅游发展公司,创办特色渔家民宿,渔家餐饮、渔家文化引来天南海北的游客,渔民休渔季节也能挣大钱。诗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到春天的沿湖村的。全诗由景入情,层次分明,折射渔民的生活状态。

诗人的笔触重在表现沿湖村的巨大变化,作为渔民上岸打造的新村居,邵伯湖飘渺无际,沿湖村也风景如画。从诗中不难发现,沿湖村渔民的幸福指数很高。

幸福感首先来自于优美的环境。碧水相绕,片片菜花黄,湿地风光尽显原生态,这也是沿湖村游客络绎不绝的原因之一。渔民的幸福感还来自于优美乡村建设的成果,观湖有大道,上岸有别墅,家家奔小康。这不仅是自然季节的春天到了沿湖村,更是深化改革的春天到了沿湖村,让昔日渔民更具获得感。

王兆根

告别颠簸一叶孤,垦滩描绘武陵图。

乔迁别墅全村乐,走进琴房独自娱。

渔猎农耕终要有,荷锄犁浪怎能无。

一湖风雨一湖酒,半网春光半网鱼。

王兆根(——),江苏扬州人。广陵区文峰街道办事处退休干部,广陵区绿杨诗社理事、扬州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著有《河边诗草》。

方巷镇沿湖村作为渔民上岸工程的亮点,在启动之前,其实是渔民生活的痛点。诗人从变化前后的对比落笔,再现昔日渔民风里来雨里去的漂泊生活情景,然后笔锋一转,回到渔民上岸工程上来,把沿湖村建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是现代邗江渔民版的武陵桃花源。接着重点描绘渔民的新生活,家家有别墅,城里人的弹琴唱歌一样也不少。但渔民上岸不是等靠要,而是转型为新渔民,在观光旅游中展示渔文化,是一种形式新颖的渔猎农耕、荷锄犁浪。在方巷镇的扬州渔文化博览园,不仅可以看到花罩、枪船、凳篓、水瓢、马灯等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以及即将消失的枪帮、卡帮、网帮等渔具,还可以亲近渔民,真正体验“渔文化”。渔民生活跟昔日湖上打鱼为生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然心情也不同。过去是孤舟颠簸,今日风雨也如醇酒,网中不仅有丰收的鱼,更有迷人的春光。“江湖退一处,湖上渔隐村。”全诗以平实质朴之笔,通过对比表现了方巷沿湖村渔民上岸后转型旅游产业的幸福生活。

秦玉林

春日江岸漫步随想

一跨大桥①临北固,百船来往过瓜洲。

深林湿地鸟飞翥,华墅幽丛客唱酬。

环顾新园烟袅袅,引思芳甸②水悠悠。

慎谋开发青枫浦③,花月春江古渡游。

①大桥:指润扬长江大桥,位于江苏省镇江、扬州两市西侧,为中国第一大跨径的组合型桥梁。

②芳甸:原指芳草丰茂的原野,这里应是指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所描绘的意境:“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③青枫浦:原指长满枫林的水边,这里代指瓜洲江滩。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玉林(——),江苏宝应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任中共扬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扬州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共扬州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等职。现为扬州市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扬州诗词》副主编。

这是诗人春天漫步瓜洲江岸所作。“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千年古渡,依河临江,胜境犹存,诗人漫步古渡江边。看新景,思先贤,不免诗兴大发,从远景写到近处,从高处写到脚下,从眼前景写到历史上的名篇佳作,从情入理,提醒时人珍惜瓜洲每一片宝贵的生态资源。

起句破空而来,颇有毛泽东“一桥飞架南北”诗句的气魄,再现了润扬长江大桥的如虹气势。接着视线从高到低,从空中写到水上,百舸争流,古渡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来展示瓜洲古镇。接下来的一笔则舒缓许多,从深林、湿地写到飞鸟,从华丽的别墅极品芳甸小区写到骚人墨客的唱和,一幅景美人和的画卷。诗人还嫌没有写足说透,又增一笔写瓜洲新园区的烟云雾岚,这又引发了诗人的幽幽思古情,不免吟咏起唐朝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面对瓜洲江滩的春日美景,诗人提醒要留住春江花月夜旅游资源,控制开发强度。希望未来的瓜洲古镇以历史文化为背景,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运河、古渡为核心,真正打造出现代旅游为手段的国际化休闲度假胜地,再现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的《春江花月夜》胜境。

李存山

临江仙沿湖新渔村①

浩淼烟波天一色,圩堤翠柳葱茏。轻舟剪浪驶湖中。桡挥惊白鹭,网舞映霓虹。别墅渔村连片建,林园姹紫嫣红。休闲度假赛天宫。八仙餐桌摆,把酒乐无穷。

①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至今影响最大的《临江仙》,是明代才子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的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被放在卷首。

李存山(——),江苏姜堰人。曾任扬州市歌舞团团长、扬州市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处长。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创作戏剧、组歌、表演唱等文艺作品及纪实文稿多篇。现任扬州市诗词协会副秘书长。

在邵伯湖西岸有一座美丽的小渔村——方巷沿湖村,她的优美风姿通过临江仙双调小令来表现,别有韵味。上阕重在湖上风光,渔民风采;下阕侧重村庄新貌、旅游新景象。全词用轻松愉快的笔触,反映了沿湖村渔民上岸转换身份后的新变化。

方巷沿湖村紧邻邵伯湖西岸,临水而建,周边树木林立,翠柳葱茏,湖上水天一色,烟波浩渺,环境优雅,是扬州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新景点。作者在静静地描摹湖上风景以后,便连用4个动词挥、惊、舞、映描写出一幅渔民湖上作业的动作大片。不管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在邵伯湖上渔民撒开大网、挥桨惊鹭的画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富有动感,游人感受这片生机流淌的湖,正是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

不过新型的渔民不再是以捕鱼为生,而是移居上岸,开始了新产业的转换。渔村里家家住别墅,村庄连成片,环境优美如同园林。这两年沿湖村建设扬州渔文化博览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带领渔民发家致富,给游客体验来自渔村特有的差异化民俗特色,特别是市场最走俏的邵伯湖特种水产,味道鲜美的渔家船菜,还有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成为沿湖村的新名片。“八仙餐桌摆,把酒乐无穷。”撷取了沿湖村旅游的一个镜头,给人以无限回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