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打破次元壁的口号已经不再陌生,跨越次元的 [复制链接]

1#
寻常型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24562.html

谈及电影《快把我哥带走》、剧集《金秘书为何如此》等漫改作品的成功,还应当看到这些作品在影像叙事节奏方面的特色,仔细观察会发现与常规影视作品的戏剧性强度、情节进展速度的微妙差别。某种意义上,这类作品若用传统剧作法来检视,可能会被斥以段子堆砌整体结构不鲜明戏剧性不足的负面评价,但如果换一种眼光来看,这或许恰恰继承了原著漫画的风格,并适应当下流行的轻概念和轻时代特质。本文谈论的轻,来源于在日本流行轻小说文体,即LightNovel,这两个英文单词组合并非出自英语语境,而是日本式英语所造的新词。这种叙事文体旨在高效率地传达信息,使用最简明通俗的语言,大量使用对话,换行频繁,甚至将环境描写、心理描写都略去不表,让读者毫无压力甚至不需怎么用脑即可阅读。

而这种文体在新世纪的日本蓬勃发展,又与弥漫在日本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二次元文化息息相通。轻小说经常采用漫画插图辅助叙事,受欢迎的轻小说新作也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改编为动漫作品,动漫作品反向转化成轻小说出版扩大其影响的例子也举不胜举。可以说在日本,轻小说与动漫之间的跨媒介改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业界常态,而且比动漫与真人影视之间的互相渗透还要高效率和频繁得多。轻小说的发展与21世纪全新的网络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又称手机小说,而移动终端导致的信息碎片化,似乎使得年轻世代对于传统靠起承转合追求整一性和精细结构的作品缺乏足够的耐心,反而喜爱轻小说带来的随意感和即时性,无需跟着创作者去琢磨布局谋篇和前后照应,更严肃的人生哲理,在轻小说的语境中一切都去重量化了,感知的是当下瞬间的小趣味和淡淡的冷暖酸甜。虽然严肃文学界鄙夷轻小说,但日本文坛的确受到了这股风气的严重冲击。

自年轻小说《恋空——切不断的爱恋物语》成为热销榜首,同名电影亦大获成功,至今手机小说几乎有取代正统文学成为日常阅读主流之势。轻小说不按传统文学类型的规范,因而其随心所欲被批评家尖刻地称为由大体上不看小说的作者写给大体上不看小说的读者阅读的作品,大量无关痛痒的人物登场妨碍叙事发展,产生了甚多无谓的枝节,对‘普通’的小说读者来说,手机小说语言乏味,枝节太多,抛开轻小说的文学价值,这种风格倒是与日本动漫当中的一种流派一脉相承。在日本漫画领域,本就有一种专注日常生活小情节,每一话靠段子积累,而不在意整个作品戏剧性冲突和结构照应的类型,只不过作为漫画,这种形式更容易被人接受,不至于像轻小说作为文字叙事体裁那样遭人诟病;而动画中,更有日常番的说法,无论是否严格属于日常番,日本动漫当中一反传统叙事性作品冲突营造方式和叙事节奏的案例举不胜举,且在改编成真人影视作品时仍保持这种风格。

典型如日本漫画家羽海野千花的漫画《三月的狮子》,先后被改编为同名动画剧集——由著名动画导演新房昭之操刀,以及同名真人电影上下部。该动漫作品被形容为每一秒都普普通通,但是却经无数细节的累积,在探讨人生况味、人情冷暖方面亦可圈可点,同风格的电影在日本也获得了不错的接受度。而类似风格的漫改电影,还有在艺术上更为成功的名导佳作,如根据著名漫画家吉田秋生同名漫画改编的真人电影《海街日记》由享誉国际的是枝裕和导演,获得了戛纳金棕榈的提名荣誉;又如根据河野代史同名漫画改编的《在这世界的角落》动画片由宫崎骏的爱徒片渊须直导演,获得法国昂西动画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也改编成为真人剧集和真人电影。

上述这些成功作品又不同于通常青睐奇幻题材的轻小说及同风格动漫,而是将日常感与严肃社会现实题材合一,轻松散淡、削弱悲喜起伏,容易被目标观众接受,在感官和叙事层面也体现了别致的美学风格。回到中国的语境,中国当下的都市化进程和世代交替,其实完全可以与日韩等邻国接轨,在年轻世代的阅读习惯方面,轻小说/手机小说文体也渗透到了国内,出现了很多或原创或引介海外轻小说的网站及APP。而如果打开快看漫画APP或腾讯漫画APP的界面,再对比轻小说网站,会发现连载的漫画与轻小说题目即便不完全相同,也高度相似,当然多是魔王的xxx总裁的xxxxxx的新娘穿越xxx之类的同质化且品味堪忧的题目,但可以看到这种轻小说与二次元文化跨媒介相互渗透的趋势已然成型并在蔓延之中,也许经过逐渐的淘漉洗牌和优质产品引领之后,会逐渐产生更多类似日本成功作品的有价值IP。

另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种轻阅读导致的轻情节取向,使得长篇连载的网络文学作品(尤其玄幻题材)在转化为动漫产品时,比转化成真人影视剧作品更为顺畅、高效,接受度上也更成功。或许网络文学带有的某些轻特质本身就与二次元受众有契合之处,比起网文改编真人影视作品的屡屡失利,网文改编的动漫也许找到了更适应这种轻叙事风格的受众。实际上,在这一波轻阅读(手机小说、手机漫画)的影响下,年轻观众对于真人影视作品的叙事节奏也产生了新的审美取向,相对于布局谋篇的跌宕起伏,更注重碎片化的段子,喜爱快节奏,对情节的强度反而没有很高要求,偏爱轻松愉快,不需要大喜大悲的感情调动,而这些审美其实与传统影视叙事重视的基本剧作准则有所悖离。

于是《金秘书为何如此》这样的少虐心多甜宠剧集,在年轻观众群中获得好评:片中男女主人公大部分时候都信任彼此并互相照顾,很少遭遇来自外界的真正强势的压力;连通常韩剧爱用的完美男二情敌角色都被竭力淡化了,基本对男主构不成什么威胁;常见的美艳女二情敌人物干脆不设,女主从头到尾都被男主悉心呵护,偶尔吵架也迅速和好。因此总体剧情呈现为:段子内部情节节奏快——段子的形式和节奏有赖于原著漫画的基础,原条漫本就是一个又一个小事件的连载;而全剧16集总情节显得起伏不大,对整体戏剧性有要求的观众看腻了男女主角打情骂俏发糖之后,甚至会感觉拖沓。这种叙事风格过往常见于动辄数十集、上百集的情景喜剧,且情景喜剧单集时长较短,如今也开始播散到十几集的常规韩国偶像剧当中。无论如何,在轻阅读的时代,情节碎片化、松散化已然是一种为相当一批观众所接受的叙事风格,且有赖于特定媒介造成的习惯养成,是颇为典型的跨媒介之后形成的风格。

漫改真人电影《快把我哥带走》,为了调和原著漫画的日常感、段子化与真人电影的常规叙事节奏,特意加入了妹妹许愿让哥哥消失的剧情,尽可能既保持原著的兄妹相处的日常喜感,又制造一些更激烈的煽情效果。调和的结果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够得到观影人群的认可,票房的良好收益就是证明;但另外一方面,也有相当多的原著粉丝认为电影失去了漫画的日常逗比趣味,反不如同名网剧符合原著,而网剧以剧集的形式,自然能够更好地还原原著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感。将原著漫画中每一话的段子式剧情连缀起来,转化为真人影视剧,要依靠跨媒介叙事策略的进化和创新,取其精华,保留其原味,又不至于过度偏离传统,流失其他圈层的观众。

当下,打破次元壁的口号已经不再是陌生的说法,国内跨越次元的尝试也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案例,为今后国内泛娱乐产业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而无论感官载体如何千变万化,内容和叙事技巧才是最终吸引观众的法宝,跨媒介叙事的改编策略也会逐步进化。理想的状态是一批作品仍维系传统叙事策略的魅力,吸纳新鲜的动漫创意和题材,更及时地将适合真人影视视听语言的动漫类型转化为真人作品;同时有新的更契合动漫原著风格的作品产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的叙事模式生态;且在引进海外成功IP的同时与本土语境成功融合。总之,让真人影视与动漫产品有良性的转化、互动,最终相互滋养,打造中国的全媒体文化产业,与在这方面已经有所成就的亚洲邻国一较高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