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酸酸酱
出演诸葛亮,对于王洛勇来说是一个颇为艰难的决定,“这样一个人物”又被“这样一群人”演过,再演,不是找挨骂吗?他第一感觉是自己演不了,为此两次拒绝《军师联盟》剧组的邀请。最后答应出演,一是为不负作为戏剧总监吴秀波的多番相邀和殷切托付,二是实在无法对抗角色的诱惑。
对于任何一个演员来说,作为影视形象的“诸葛亮“无异于悬于伊甸园的那颗鲜艳欲滴的红苹果,越畏惧惶恐,越有垫脚采撷的欲望。
05:07
戳链接,感受何为《权力的游戏》即视感的《出师表》
“诸葛亮”和“司马懿”三顾之情
似乎提到“诸葛亮”,总难逃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的故事,但此次三顾“诸葛亮”的并非刘备,而是“司马懿”。
同时作为制片人、监制、主演的吴秀波,几乎负责了《军师联盟》整个演员班底的组建,很多他觉得合适的演员,都是他亲自打电话请来的。王洛勇,他请了三次。
最初吴秀波找王洛勇演诸葛亮的时候,王洛勇不敢接。
他分享一个颇有兴味的小插曲,《军师联盟》剧组最初找他演“诸葛亮”的时候,他还以为“诸葛亮”是个剧名,就问“我演什么?”,对方说,“你演诸葛亮”。
他一听到这几个字,顿时吓了一跳,“我就觉得诸葛亮太有名了,而且李法曾、唐国强、郑少秋、金城武等这么多演员都诠释过了。谁演,不就是找挨骂嘛。”他第一感觉是“自己演不了”。
剧组不放弃,又把剧本发给他,说希望他认真考虑考虑。这不看倒好,一看便更害怕了。
因为上世纪80年代,从上海戏剧学院本科毕业后的王洛勇,便申请去美国继续深造,之后便留在百老汇成为一名音乐剧演员。
作为华人演员,为了尽快弥补和国外演员的差距、消弭文化隔阂,他不得不生吃恶补、尽可能多地学习西方戏剧理论和文化背景。在国外呆久了,难免对三国珠盘错落的历史人物有些生疏,加上剧组拍摄时间紧张,留给他做案头工作的时间并不多。
时间紧、任务重,这位有着“百老汇亚洲第一人”的演员,怕辜负了角色,不敢接。加之,家里的确还有些私事亟待处理,于是托着这个借口,婉言谢绝了邀请。
吴秀波知道情况后,言辞恳切地给他发了一条短信:哥哥,你先把家里事情处理好,然后我真心的希望你能够来,你的生活经历、从艺经历和学习经历一定给这个角色带来很大的帮助。包括你的《焦裕禄》我是认真看了,《焦裕禄》眼睛里的那种感觉,就是诸葛亮……”
王洛勇和吴秀波之前并无深交,之前只有几面之缘,但完全被这份真诚打动,就这样“忐忑不安”地接下了角色,读《三国志》《三国演义》,尽可能了解与角色有关的知识,希望能尽快地进入角色。
后来他进组后,发现《军师联盟》这个戏是吴秀波倾力三年多做得一个作品,更为感动,“那真不是按照一个行活来做的,他是在用生命在做。我觉得作为演员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可遇不可求。”
找到诸葛亮“人”的一面
很多观众评价王洛勇饰演的诸葛亮,他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悲壮感。
导演张永新谈及在诸葛亮卒于五丈原的那场戏,说观众的一条评论让他眼眶湿润,这位观众这样写道“应该去一趟武侯祠了,现在成都到西安坐高铁很短的时间就能到,到时给你烧一张火车票,因为这段路,你走了一辈子。”
受《三国演义》和一些民间传说的影响,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神机妙算的卧龙才子诸葛亮都是一个近乎于“仙”的人物。
最初,王洛勇也这样认为。
年,他在张纪中的《神雕侠侣》中扮演郭靖,在剧中,镇守襄阳的郭靖一生最崇拜就是六出祁山,誓要克服中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那时,他还觉得诸葛亮是个神。包括这次听到他接这个戏,朋友的第一反应也是:天呐,你演一个神。
到从最后呈现的结果来看,王洛勇似乎把这个“神”从“神坛”上拉了下来,甚至让当下的年轻观众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杜甫,形成了一种跨时空的灵魂共鸣。
在诸葛亮油尽灯枯的那场戏中,弹幕里一大片的“长使英雄泪满襟”飞过,这是新世代的年轻观众用属于这个时代的方式,表达对这位“出身未捷身先”蜀相的痛惜之情。
王洛勇说每次饰演一个角色,就像矿工走进一个矿井,在一片漆黑中摸索。对于诸葛亮,更是花费了好久、一点一滴才慢慢摸情他的根枝脉络。
作为一部以司马懿视角话三国的剧集《军师联盟》,诸葛亮出场时,已经来到他人生赛事的下半场。
与跟随刘备屡献妙计、风光无两的前半场不同,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的种种行为,便伴随着诸多争议,尤其是被后世定调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北伐,被视为这个不败军师战绩簿上的“滑铁卢”。
但王洛勇的演绎,却让观众看到了这种种看似“冒进”的行为背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的现实考量与理想追求。
于国,蜀偏安西南,不北上迟早被中原吞并,以攻为守方是自保之策。于君,承幼主刘禅的一声“相父”,他就必须同时尽到臣子之职和为父之责。
在第五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跪在刘氏祠堂的那段内心独白,令无数观众动容:
主公,亮错了吗?十年了,我五次兴兵,耗尽益州财力,陇上多战死之骨,田间多思亲之妇,亮辅佐主公起兵之时,为的是太平,为的是一统啊。谁又能料到,竟然事与愿违至此,然而大汉偏安,若不收复长安,则迟早为魏吞并。亮日日夜夜,未敢一刻松懈。主公啊,你告诉亮,何为对,何为错?
王洛勇透露,这次之所以把诸葛亮从“神坛”上往下拉了拉,正是找准了他与农耕时代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共通性,比如他“忠君爱国”的理想追求,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由此,才能把他身上“难”和“坚毅”的两面都展现出来。
interview
剧研社:您之前说诸葛亮身上同时具有龟和鹰两种动物的特质,这句话怎么理解?
王洛勇:首先我觉得他有龟的耐心,他敢静下来,静静的思考、等待;同时他又有鹰的能量,要做成一件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为了完成先帝兴复汉室的遗愿,他不计后果地要把这件事做成。
剧研社:从诸葛亮的结局来看,您认为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吗?
王洛勇:如果借用《简爱》的一句话就是说,“人生就是含辛茹苦“。人都是悲剧,人要承受各种各样的责任,各种各样事与愿违的现实,这些都会给人带来各种不可名状的痛苦、苦恼。那你说司马懿不苦吗?曹操不苦吗?刘备不苦吗?刘禅不苦吗?都苦,没有一个不苦的,我觉得都悲剧。
为什么欧洲的喜剧有时候演着演着就走到了悲剧?包括过去中国的戏里面,也有很多这种两难的悲剧,其实我们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任何人你不是坦坦荡荡、不卑不亢地在痛苦的人生中浸泡修炼自己,就是畏畏缩缩、没有尊严地在痛苦当中双倍地消耗自己。
但我觉得诸葛亮在对待他的痛苦时,他是不把痛苦当痛苦,不把悲观当悲观的,痛不痛苦只是观众对他的感觉。那我们作为现代人去拍摄这部戏,是想给我们的观众带来一些思考,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消遣。《军师联盟》里面还是有一种关于文明的思考和建设性暗示的,我觉得还是蛮好的。
剧研社:那可能在现在娱乐化的环境中,无论是观众还是内容生产者,大家越来越追求娱乐化,而忽视了文化产品本身应具有的思想性、文学性。
王洛勇:娱乐是必须的,它在国外叫entertainmentindustry,就是娱乐业。咱们简单地从工业来讲,任何一个工业,它都要给人带来一种方便,但恰恰在这种方便背后,它隐藏着对环保的思考、对安全的思考、对人类繁衍的思考。那可能在初期,它的确会为了追求利润,不一定会想的那么全面。
中国今天的这种文化表达,也是因为咱们过去没有那么多的产品,所以想单纯地为了让人看,做的比较着急一点,不注意它的思想性,它的社会价值的传播性。但可以看到的是,有人已经去做一些反思,就像《军师联盟》,它在试图做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个平衡,既对文明做一些思考,但同时也不失掉对年轻群众审美需要的考量。
剧研社:作为百老汇的音乐剧演员,回国后,您饰演了很多类似于杨靖宇、焦裕禄这种主旋律的角色,您存在被定型的担忧吗?
王洛勇:演员这个角色的残酷性在于,你要不断面对自己这个不够好,不够对。年纪大了也不行,年轻了也不行,所以我们是另类动物。我的一个宗旨是,我是演员,我一定演我喜欢的角色,特别是那些能打动我的角色,同时也愿意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
演员工作本身就很辛苦,工作的时间长,工作环境恶劣,冬天拍夏天的戏,夏天再拍冬天的戏,过年过节不能够休息。你一拍戏,就是一个苦难修炼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去担心人家把你扣到哪一种类型的角色里面,只要还有人让我演戏,我就觉得蛮幸运的,蛮感激的。
手记
王洛勇小时候有京剧武生的底子,声台行表、唱念做打各种基本功扎实。加之又在百老汇表演了多年的的音乐剧,技能的全面程度,大略是国内大多数演员所不能及。
同时作为演员,他韧性极强。在当时那个年代,华人演员要想在百老汇站稳脚跟,吃的几乎是卧薪尝胆、十年磨一剑的苦。为了练习一口纯正的英语口语发音,他听取了老师的建议,把红酒塞子放在嘴里读英文台词,红酒塞子浸湿了,便换大小相当的石头替代。
除了演员,现在他还有一个身份是上海戏剧学院音乐剧中心主任,中西方的思想碰撞加上职业要求,导致他思考的问题自然也庞大深邃了些。在采访中,他从演员的职业素养开始谈起,漫及国内外的表演教育,再至当下的娱乐环境。作为文艺工作者,他担忧当下由明星引领的野心(欲望)审美对当下观众自信心造成的摧残,也会思考戏剧所担当的社会良药作用。但关于表演的理论却极其朴素。
“演员如何才能演好戏?”
“那就得向生活低头、向民众低头。”
王洛勇认为作为艺术工作者,不向生活低头,不向民众低头,而是把自己认为是一种另类的高级稀有动物的话,其艺术寿命会很短,而且自己也会做的很辛苦,甚至会做“病”。
现实中的王洛勇说话豪爽,采访时,电话那头不时有他豪迈的笑声传来,他说自己不拍戏时,喜欢给各种各样的人聊天,拍《军师联盟》的时候,和司机聊,有时候设计角色陷入了绝境,往往司机的一句话,就给他指点了迷津。
谈到向生活取经,他分享了当年拍《焦裕禄》时,现场把一位农村妇女说的“人勤地不懒,处处是金山”的地头话设计在了台词里的经历。
“向生活低头、向民众低头,这不是一句所谓的套话,这真的就是你创作的一个源泉。”
因为有百老汇的经历,王洛勇刚从美国回来后,不乏很多所谓“高大上”的角色找到他。“飙英文、抽雪茄、喝红酒”的社会精英,这种角色他在国外演了很多次,驾轻就熟,但是他清楚中国大多数普通人的状态并不是这样,因此接了许多类似“焦裕禄”这类型接地气的角色。他说,“作为演员,这是中国民众最朴实的状态,我得去拥抱他。”
作者
酸酸酱
正经人物稿和红楼梦爱好者
推荐阅读
三大视频平台年末集体押宝校园剧明年“校园+”又有哪些新花样?
“95后”小花来势汹汹能否挑起新生代演员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