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之一《喜剧之王》上映于年,总票房为万港币,为当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如果说80年代是周星驰演艺事业的崛起期,90年代便是他的巅峰期,那么《戏剧之王》是他对自己前20年演艺生涯所做的一次感悟和阶段性总结。
据说影片里面很多情节就是改编于周星驰自己的经历,如片中尹天仇扮演神父怎么死都死不去,就与他在《射雕英雄传》里跑龙套的经历非常相似;如片中蟑螂爬到尹天仇扮演的死尸上可他纹丝不动,也是取材于周星驰拍摄《九品芝麻官》时的经历。
而更能表明他意图的是镜头多次出现了一本非常专业性的书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著的《演员自我修养》。
周星驰利用此书的专业知识、以及个人对表演行为的看法和心得,把一部《喜剧之王》拍得既有趣味又有内涵。
影片中的人并非个个都是演员,但是不管是与否,他们的人生都不可避免地使用表演的能力去达到自己目的,让生活继续下去。
甚至,很多时候,表演的成功与否,直接威胁或拯救表演者的生存机会乃至生命。
昕玥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和重新回味了电影,找出了星爷把专业知识用到每个角色身上的痕迹。
柳飘飘的表演
柳飘飘是个舞女,影片在她个人回忆时透漏了其出身贫寒并和遭遇渣男,卖笑在烟花之地不是心中所愿但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她必须要让客人欢喜才能获得老板的赞赏,才能获得收入养活自己。
而要取悦客人单凭美貌还不行,因为有钱人身边从来不缺美女,他们更想找到的是符合幻想的梦中情人。
化妆打扮是手工活,考的是熟练,但是要按照客户的要求立一个人设却不容易,因为要驱动内在。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妈妈桑带着众“女儿”来到尹天仇的免费演员训练班。
在尹天仇的“专业”引导下,柳飘飘竟然真的醍醐灌顶般,成功地在客户面前塑造了一枚如初恋般清纯的妹子形象,成功拿下了他的赏金。
尹天仇到底传授了柳飘飘什么本领呢?
学会使用情感记忆。
斯坦拉夫斯基在书中说,就如视觉记忆能帮助我们在内心把一些遗忘了的事情、地方或人物重新建构影像一样,情感记忆能帮助我们重现所经历过的感情。
柳飘飘说出自己要扮演客户“初恋情人”完成工作使命的诉求,尹天仇特意进了房间换了件自己认为最好的衣服,还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发型,然后就像约会一样来到柳飘飘面前。
他让柳飘飘把自己当做初恋情人,向他流露出那种青涩朦胧而又带着甜丝丝的情感。
刚开始的时候柳飘飘入不了戏,她下意识地把尹天仇当做了客人,把自己当做接待客人的舞女,既粗俗又轻佻,一言不合便粗言秽语或拳打脚踢,或者动不动便把双腿夹到男人身上。
尹天仇耐心地引导,问到,假如你是个清纯的学生妹,第一次见初恋的男孩子会这样做吗?
柳飘飘一脸尴尬,说:“不好意思,职业病。”
尹天仇继续说,你可以回忆自己的初恋,回忆第一次约会……然后找出相对应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演梅长苏,因为一场车祸失去好友还跌入人生低谷的惨痛经历,他特别能理解梅长苏这个角色的悲切深沉和坚强不屈的力量,所以演绎得入木三分。
演员要演出角色的感觉,必须要在人生经历中搜索情感记忆,这样才能真正地体验角色,激发潜意识。
所以说,人生经历越丰富的演员的感情记忆库越充足,就越有可能把戏演得出神入化,从而有“老戏骨”之称,如倪大红越老越带劲。
也或者经历一番人生变故,演员的技术也会得到质的飞跃,如上文提到的*,或者从流量崛起却因为遭遇意外受伤而炼成实力派的俞灏明等等。
但是很遗憾,尹天仇的引导对柳飘飘并未马上起效,因为她的初恋一点也不美好,是一段受伤的记忆,她根本无法在经历中吸取角色所需要的材料。
难道没有一模一样的感情经历就无法演下去了吗?
非也。
斯坦拉夫斯基在书中说,演员不仅可以利用自己过去生活中经历的情感作为创作材料,还可以利用从别人那里得知的,让自己与之共鸣的情感作为创作材料。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把大千世界的百态人生都活上一遍,情感记忆库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
为了填补演戏所需要而人生缺失的情感记忆,演员可以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从想象中、从回忆中、从书籍中、从艺术中、从各种科学知识中、从旅行中、从博物馆中,还有最重要的是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获得素材。
尹天仇把自己变成“初恋”推到面前,柳飘飘似乎有点开窍了,她走进那个“寻找初恋”的客人房间,准备一番演绎。
但一切始料未及,还没等她开口,客人便发起了脾气,把桌上的东西一顿狂扔,鸡飞狗跳。
被推倒在地的柳飘飘看着散落一地的食物和餐具,正在茫然,突然一盘芥末使她脑子灵光一闪。
她挪过去抓起一把芥末往嘴里塞,紧接着,泪眼汪汪的效果出来了。
她趁热打铁,把含情脉脉地情绪调出来,最后成功地卖出了服务——客户一掷千金选择她作为酒伴。
这并没有脱离情感记忆的框架,而是更印证了书中提到的观点:演员有时候需要借助场景的外部引导,因为在创作工作中,偶发性是最好的刺激物。
就是因为一次出彩的表演,柳飘飘在“职场”上获得了一次小小的成功——把她的案例引申到正当的销售或服务行业,未尝不是一种有效手段。
因为现代人购买商品的动机都非常感性,很多时候,他们买的就是一种人设。
如当下很多人喜欢买李子柒或者李佳琦的商品一样。
这是表演在生活中的价值。
尹天仇的表演
与柳飘飘不同,尹天仇是以演员为职业的,虽然总是待业状态,但至少这在他心中的信念从来没有改变过。
尹天仇对表演非常热爱、真诚、自信和充满期待,即使很艰难地得来的只是微不足道的跑龙套角色,他也不愿意将就,而是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耐心演绎。
尹天仇穷得叮当响,放钱的盒子钱没几张,倒是有一本沉甸甸的《演绎自我修养》。
关于这本书,也许尹天仇已经学透,但是就他的表演来说,昕玥最想说的是书中教学的两个技能。
第一是舞台上的想象力。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书中说,剧本无法给演员提供ta需要知道的所有信息,也就是字面不足以告诉演员角色所有暗藏的想法、情感、冲动和行为等。
很多演员,特别是位置不重要的演员他们才不会管那么多,他们只需要做“听话的孩子”,导演叫ta演什么就什么,叫ta怎么干就怎么干。
如影片开篇的时候,尹天仇用镜头去捕捉群演的表情,发现一个个地像游荡的幽灵,没有情感和生命。
尹天仇不随波逐流,他相信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作为演员处于何种社会状态,或者处于职场哪个段位,他是无可奈何的,但是一旦投入角色,他就有了创作的自主权,他是有机会把角色演得精彩的。
只要得到了表演的机会,尹天仇便使劲浑身数解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片方要求他演一个被主角打死的神父,他便想象这个神父死前是有心理活动的,于是向片方提议,他想把神父内心演绎得丰富一些。
制作人并没有反对,但并非是同意,而是不在乎他的意见——因为在其心目中,这个角色根本不重要,懒得去思考尹天仇话语中的意义。
结果尹天仇的想象力没有得到发挥。
第二次,当站C位的大明星杜娟儿尝试选取尹天仇做男主角时,要求他马上进入角色,演绎痴情的恋人。
没有场景,没有道具,单单靠对方对剧本简单的描述,也就是规定情境,尹天仇只能用想象力为角色准备素材,形成内心幻象。
很快他产生了内部刺激,激起了做相应动作的欲望。
他一把抱过杜娟儿,声泪俱下地向她表白,用情到忘我境界,好像自己已经成了戏中人,以致于鼻涕差点流到杜娟儿的嘴巴他竟然还毫无知觉。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坚持了N久的尹天仇终于获得了杜娟儿的认可,决定选他做男主角。
第二是进入潜意识状态,进入最高层次的角色体验。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书中说,演员在表演的时候靠着对现实中的情感记忆来创作,有些时候,这些记忆会让人产生幻觉,会让他们觉得它们就是生活本身,这就是演员沉浸在“潜意识的领域”。
尹天仇自己认为,在杜娟儿面前成功的即兴表演不值一提,只要给他机会,他会有更深层次的演绎,进入“潜意识领域”也不在话下。
可是片方不给他机会,某人脑袋一抽,男主角又换成了张三李四。
正在他彷徨困惑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一个机会。
在片场发饭盒的达叔原来是个警察卧底,他与他的团队本来有一场里应外合的行动,但是因为队友突然病发,达叔迫不得已便找来尹天仇临时顶替。
这既是表演又是现实。
表演是因为以假面目出现在某些人面前,现实是一旦被人发现付出的是真正的生命,没有NG的机会。
达叔给了尹天仇“剧本”,告诉他穿什么衣服,哪个时间出现在哪个地方说哪些话。
本以为自己胸有成竹的尹天仇演着演着突然出了戏,在歹徒问他菜单和价格的时候,他开始语无伦次。
他甚至手心冒汗,开始怯场。
突然,“砰”的一声,失去了耐心的歹徒朝达叔腹中开了一枪,鲜血汩汩地流出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像托尔佐夫所说的与故事毫不相关的“外部事件”,立刻把演员推入潜意识创作状态。
尹天仇就像他酝酿了很久的英雄角色一样,翻身,打滚,夺枪,射击,一气呵成,歹徒还没反应过来便一个个死翘翘了。
警察破门而进的时刻,门外的光线投进来,宛如舞台的灯光投到尹天仇的身上,影帝的奖杯熠熠生光地捧在他手上。
杜娟儿的表演
书本第二章说表演是一种门艺术,但是演员会把它做成不同的艺术,层次有深浅之分。
不难看出,星爷把尹天仇的表演归类为体验艺术,即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而有专业素养的星爷传授给柳飘飘的也是基于相同的理念,强调情感记忆、集中注意力,提高想象力,增加信念和真实感等等,终极目标便是体验角色。
但是大明星杜娟儿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存在。
星爷对她的艺术表现形式作出了暗示,她的艺术修养与个人荣耀是不相称的。
杜娟儿出场非常地华丽,画面是这样的:突然,一名酷酷的女子从天而降,飘逸的风衣,大波浪飞扬的马尾,油亮的皮鞋,一手抓着吊绳一手举着手枪对教堂中的男人们一通射击,对方阵营猝不及防,纷纷倒下。
接着,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了,侧门源源不断地涌进杀手,对女子进行围攻,但是不管多少人多少抢,愣是没有子弹能打中处于房间中央的、毫无遮掩的、孑然一身的女子。
女子落地以后双手握枪,飞速滑行、转圈、腾空翻转、踢飞桌椅,顷刻间,所有彪形大汉都躺在血泊中。
是不是觉得这种情景非常熟悉?
对的,很多某某神剧必用桥段之一。
这就是表现艺术。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书中说,表现艺术就是深入模仿,表现程序化,缺乏情感体验,不会触动人心,但是它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听觉,也能产生即时的、使人愉悦的效果。
所以,表现艺术虽然被艺术家和评论家所诟病,但是并不妨碍它大行其道,因为有人会喜欢,它存在商业价值。
甚至,现在很多影视演员通过这种艺术方式成为炙手可热的流量,如刚刚播出的《月上重火》,罗云熙现身英雄救美的桥段与杜娟儿的出场如出一辙,引来无数粉丝兴奋尖叫。
星爷把杜娟儿和尹天仇做成非常强烈的对比效果,前者使用外形好看但流于表面的表演方式成为一线当红人物,后者注重内涵、力求情感体验的表演方式却连跑龙套都被嫌弃。
这是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艺术不正常发展现象。
“*”的表演
据说*和星爷互相约定,彼此在各自同期的影片里客串,所以有*出现客串表演跑龙套的情节。
片场正在找群演,“*”去应聘,导演让给他演一下死。
“*”身体一抽,两眼一翻,“倒地身亡”。
导演对这样的表演非常满意,立马招了他。
*这种表演称之为匠艺表演,或者“橡皮图章法”。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书中说,匠艺的表演手法是通过精心设计、约定俗成的一套手法来表现角色的,如呕吐表示怀孕,流鼻血表示白血病,咳嗽表示重病不愈等等。
这种手法简单便捷,只要记熟了做多了便可信手拈来,效率也高,这是影视制作者也喜欢使用的原因。
但它和杜娟儿的表现艺术一样,都是不以感情体验为基础和根本目的的,更多是追求商业利益和个人名利。
小混混的表演
星爷的电影被称之为无厘头,除了语言上的逻辑跳跃,在人物安排上有时候也让人匪夷所思。
比如《喜剧之王》设置的几个小混混到底意义何在,也是让很迷惑的。
昕玥觉得,小混混们也是喜剧之“剧”的元素,因为表演也进入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表演手法。
昕玥在这特别想说的是郑文辉扮演的洪爷小弟。
为了显示自己的价值,小弟听从红爷的话,去帮他收“保护费”。
但是小弟没收过,不知道从内心到外在都要怎样塑造“黑大佬形象”。
于是在尹天仇的指导下,他穿上“大佬”的花衣裳,然后脖子上戴一条粗狂的“金”项链。
然而,装饰了外表,小弟依然没有气场,因为他的内心依然停留在小弟的状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