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宗英,阿拉永远的甜姐儿澎湃在线 [复制链接]

1#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12月14日凌晨三点二十八分,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

作家黄宗英逝世,

享年95岁。

“从小我没想当演员却当了演员,没想当作家却当了作家。”

“我的人生就是我的艺术,我的艺术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真实不变的人生!”

——黄宗英

说起黄宗英

老上海人并不陌生

她是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

是《家》中的梅表姐

是《乌鸦与麻雀》里的官僚太太

是赵丹患难与共的妻子

也是获奖无数的报告文学作家

往事如梭,深情一片

年7月13日,黄宗英出生于北京。

◎童年黄宗英

十六出道,佐临勉励

九岁丧父,初中毕业以后,黄宗英便开始考虑辍学养家为哥哥弟弟缴学费,她自学打字、英文、临帖,想试着找个写字间的工作。哥哥黄宗江先到了上海演戏,唤她来,年她懵懵懂懂地便来了。在桃源村的一间小小的亭子间,16岁的黄宗英看到了一大摞《剧场艺术》杂志和各种剧本,也还是懵懵懂懂的。

(黄宗汉,黄宗英,黄宗江和黄宗洛兄妹四人,年)

到上海的第二天,哥哥就带她去了卡尔登剧院(今长江剧场),“那天剧院正在演《蜕变》,曹禺编剧,黄佐临导演。”那一晚,舞台上下的爱国热情彼此融成一片,热烈、犀利、慷慨、沉痛……那一晚,演员们多次谢幕,观众迟迟不肯走,这都让年轻的黄宗英觉得,自己将要从事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隔日,黄佐临便安排这个高高的“小妹”做了舞台替补。从八九月间,到“双十节”左右第一次上台,左右不过月余。78年过去,黄宗英还记得那一晚。“糟糕,脚灯的光怎么这么亮,我什么也看不见,台上的人都站在哪儿?”当还没有弄清楚是谁说到哪句话她该上场,便被舞台监督后背一拍给推了出去。被舞台吓傻了的黄宗英,赶忙把自己的台词一阵阵往外抛,最后提前大哭大闹起来,被人拖下场来。戏散了,黄佐临来到化妆间,惊魂不定的小女孩抬头看一眼,又低下头,觉得自己闯了大祸,没想到听到先生一字一字地说,“小妹,明天还你上。”十六岁的女演员,就这样出道了。黄宗英说:“这定了我的终身”。

◎黄家兄妹。前排左起:黄宗英、黄锐华(享年99岁)、黄燕玉(享年岁)。后排左起:黄宗洛(享年86岁)、黄宗江(享年89岁)、黄宗淮(80年代去世)、黄宗汉(享年83岁)

尤其记得,师长教诲

很快,她主演的话剧《甜姐儿》便风靡一时,引得上海滩富家太太小姐争相模仿她在影片中的装束,还有带着自家裁缝去看戏的,要做戏中她大红呢上衣和白帆布马裤的同款造型。但很快,太平洋战争爆发,剧团解散了。在山河沦亡的日子里,黄佐临、丹妮夫妇邀请失去栖身之地的黄宗英和哥哥住进了卫乐园。

◎黄宗英和大哥黄宗江在兰心剧院后台(年)

很多事悄然消散在时光里,但黄宗英始终都记得,那年哥哥宗江和石挥住在客厅,她时常在小后窗下用功地读书;记得黄佐临夫妇按照石挥一顿吃六碗饭的米钱折算出每人每月八块钱的饭钱,好让他们安心在黄家吃饭,“那些钱其实都欠着也没有给”;还记得黄佐临说过,“有时应当什么都不干,就什么都不干;可以小做,就小做;应该大干,当然大干。”黄宗英说,很遗憾真正追随黄佐临先生的只有卫乐园的那半年,“但思想的启蒙往往在一瞬间”。或许,这才定了她的终身。

好多年前,黄佐临还健在的时候,到卫乐园做完客,黄宗英会就近去巴金家。在他们面前,哪怕已经六七十岁,满头白发,黄宗英也还是个可以扮鬼脸的小女孩。她说,他们都是天地间的正气,只要能看他们一眼,自己心里也会扶正祛邪念的。即便他们都走了,她还是说,在她心里,“他们永远都是天真的。”

◎巴金(右)、黄宗英(左)在波兰第二节世界和平大会上(年)

因戏结缘,天下都乐

年初涉银幕,黄宗英演了沈浮导演的《追》,在里面演一个买办家庭的大小姐,同情并掩护表哥去参加革命,由此被昆仑厂的导演陈鲤庭和赵丹相中,年初夏她从北京来到上海,参演了《幸福狂想曲》。

◎电影《追》剧照(年)

◎电影《幸福狂想曲》剧照(年)

“影片中我们是情人,可是我有点怕他。”不曾想,这个叫她有点怕的男人,这个已经演过十多年话剧、电影,蹲过五年大牢的男人,在电影扫尾工作时候,忽然孩子气地对她说,“我不能离开你,你应该是我的妻子。”很快,黄宗英跟第二任丈夫程述尧离婚,嫁给了赵丹,“他一生坎坷,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好,就在他身后紧紧地抱住他,为他分忧。”但问黄宗英,觉得这一辈子苦不苦,她坚定地回答我说:“不苦,一点也不苦。”

(黄宗英和赵丹)

是的,不苦。她说,“赵丹一演戏,就把我也忘了,我就最喜欢他把我也忘了的神情。”她说,阿丹出狱后画了一幅千峰万壑锁不住的瀑布清泉,题诗“活泼泼地出山来”,任凭千难万阻,还是出来了。她说,“他是在知心观众热烈的掌声和更殷切的期待中,落下生命之幕的”,人去艺存,是艺人之幸。

除了他俩的定情之作《幸福狂想曲》,黄宗英的其它几部代表作品《丽人行》《乌鸦与麻雀》《聂耳》,也都是与赵丹合作的。

◎电影《丽人行》剧照(年)

尤其是开拍于解放前,完成于解放后的《乌鸦与麻雀》,黄宗英在其中扮演一名国民党小官僚的情妇,时而妖媚轻浮,时而凶神恶煞。这与她之前的银幕形象反差极大,展现出不凡的演技。

◎电影《乌鸦与麻雀》(年)

是的,不苦。风雨同舟33年,赵丹去世后,黄宗英离开上海前往深圳,创办了都乐文化公司。就这样,黄宗英成了文化创业最初“吃螃蟹”的人之一。她还成立了深圳第一个独立书店“都乐书屋”,其中“都乐”二字来自于赵丹的遗言:“愿天下都乐”。

◎黄宗英和赵丹

◎上海解放前夕,赵丹和黄宗英在义卖场上,为支援解放区购买医药物品,并为影迷签名(年初)

◎黄宗英主演电影《为孩子们祝福》剧照(年)

◎黄宗英在电影《家》中扮演的梅表姐(年)

阅读写作,陪伴终身

不过,黄宗英更愿意人们记住的,是真正伴随她整个人生,那一支书写时代的笔。

她身上有着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和诗情画意,上世纪50年代后,黄宗英专门从事文学创作,在报告文学上尤有建树。

10月16日的颁奖典礼上,隔着大屏幕黄宗英谦虚地说,“我其实只有初中文化,但我喜欢写写弄弄,所以成为了多面手。”其实,她带着表演艺术家的灵动才情,从事写作超过50年。

年起,黄宗英便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职创作,她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报告文学,更用人生的热忱来写报告文学。黄宗英著有报告文学《特别姑娘》《小丫扛大旗》《天空没有云》《没有一片树叶》,散文集《星》《桔》《半山半水半书窗》《黄宗英报告文学选》等,还将《小木屋》摄制成电视片。《大雁情》、《美丽的眼睛》、《桔》三部作品,令她连续获得3次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黄宗英和冯亦代)

她的文字是天马行空的,也是落在实处的。黄宗英具有很强的政治敏感性,她的《大雁情》呼吁给一个饱受不公平待遇的植物学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给他平反

◎黄宗英和《大雁情》的主人公植物学家秦官属在洛南山区(年)

为了帮助研究高山植物生态的女科学家徐凤翔实现在西藏建立一个观察站的梦想,黄宗英筹措经费,带着团队三进西藏,助她圆梦:第一次进藏,她写出了报告文学《小木屋》;第二次进藏考察,她跟踪拍摄了纪录片《小木屋》;第三次进藏,是在黄宗英与第四任丈夫冯亦代结婚之后,年近七旬的黄宗英和科学家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因严重高原反应昏迷了两天两夜。

◎黄宗英在宿营地为徐凤翔的考察队做饭(年)

大家都劝她不要去,但执拗的黄宗英还是不顾一切地进藏。那一次,等冯亦代再见到黄宗英时,她已经在林芝解放军医院昏迷了两天两夜,醒来时签自己的名字,“黄”字都少了两只脚。

哪怕回到北京,脸上手上都还泛出蓝色来,“甚至原来那双十分明亮的双眼也变得灰暗可怜,神情不然”。所幸,明亮的眼神很快又回来了。所幸,当我们再问黄宗英,那么危险,那么艰苦,后不后悔,遗不遗憾,她带着干净、温暖而又明亮的眼神,认真地回答说:“这辈子,从来没有后悔过。”

躺在病榻上,她写了一篇小短文,题目叫《我不后悔》。

“幸亏在我病倒之前又去了这对我十分宝贵的第三番入藏,并品尝了濒死的味道,也不那么可怕,拍摄出来的垂危形象也不算太难看。”

“从此不能再去的地方,是特别诱人的。”

◎黄宗英和高山森林生态学家徐凤翔(年)

年,黄宗英临危受命,出任大型纪录片《望长城》外景主持人,和一伙才20出头的年轻人,一起西行挺进罗布泊。年逾花甲的她追随着古长城的遗迹,辗转跋涉于茫茫草原、漫漫戈壁,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黄宗英总是不断地把惊奇放在人们面前。

◎在古长城的身边(年)

“我不是胆小的人,也不是勇敢的人。我只不过想用笔向社会说话。”

“植物界没有两片叶脉相同的叶子,可是人界,却有许多命运相同的人。”

——黄宗英

黄宗英是一个聪颖过人的才女,更是一个对知识永远充满好奇的人。年过八十,她仍坚持每日读书,记日记,写长短不一的随笔,并把这些短文命名为“百衲衣”,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上发表。她甚至尝试学英语,每天早上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广播。“我知道学不会了。我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这种执著与坚毅,令人感叹不已。

◎《黄宗英文集》共四卷:第一卷《存之天下》,写亲人朋友的文章;第二卷《小丫扛大旗》,收录了报告文学、人物特写、早期的影视剧本、诗歌等作品;第三卷《我公然老了》,主要是散文作品;第四卷《纯爱》,收录了黄宗英、冯亦代的往来书信。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她的《寒窗走笔》——

入学之始,外子述尧赠我一小册,庄雅可喜,兴至挥笔题‘寒窗走笔’四字于首页。欲以之记学校生活及读书心得等。可是我身兼学生,演员,主妇三职,真正的寒窗生活只不过三分之一。小册中有日记,有随笔,有杂感,有书信……,零乱琐碎不成其为文章,而原本字体有用钢笔者,毛笔者,铅笔者,潦草模糊自己亦不能识。日记也有好些没日子。今竟整理示人,自知‘寒窗’之题冠于这些乱七八糟之上甚为不通。‘寒窗’两字我熟是音而昧其意,也不知源起何处。然自从我无意中写到我的小册子上时,我就爱上了他,非用他不可。因为从那天起我就真觉得是有一道寒窗屹立在我面前。这窗有时是纸糊小窗,有时是落地长窗,有时是外有操场的校窗,有时是亭子间的破窗,有时是通旷野的大窗。窗外有时是风,是雨,是白天,是黑夜是人声,是静。每一想到这窗,一阵轻寒战慄,其中苦乐一一难言。

春二三月二月廿六日

做起学生来,不免有点自我欣赏,是胜任愉快的角色,图书馆,课室,讲义夹都透着新鲜,连破钢笔至此亦自觉神气。

中午和芸儿在校门口的小饭铺里吃了盘炒饼,归来对坐在图书馆里,借了本宋元戏曲史,封面很熟悉,想起大哥的书架子。

三月三日

今天下课下得早了点儿,不愿回家,遂打道北平图书馆去看参考书。蹓跶着进了北海后门,冰棚已拆而游艇上还积着雪。正是北方的初春,有大太阳却很冷。经荒径,步石阶。都是静悄悄的,只有几个“清洁整理”的日侨在屋檐下啃干粮。

出了北海前门,买了两个烤白薯掖在大衣兜里握手。

北平图书馆是个好地方,来的人也很可爱。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对着一大叠线装书睡着了,打起鼾来,趁着图书馆员送书来之前,书此‘中学生作文’一篇。

三月四日

天真冷,在课堂里手也冻了,脚也冻了,今知此是寒窗之谓也

同学等欲组剧团,推我为团长,团长之名实在怕人。傀儡非我欲为也,真干又领导不起来。从事戏剧工作数年,只会演戏,别的什么也不懂。学校剧团的人事问题有时多于职业剧团,我很害怕做这工作。然念及南北剧社因经济之迫宣告暂时解散时,曾有言曰:‘南北剧社虽暂告解散,但其中之每一单位均当继续戏剧工作,或研究,或写作,或导演,或加入别的剧团演戏。推广戏剧运动,联络各职业及业余团体,……’然而……。

读清代伶官传,记有伶人得魁因误场被责四十大板。想现在台上时有笑场,误场,吃豆腐之举,幸生今世,不然屁股怕不要打烂了。

今日工作欲颇强,欲读书,欲写稿,欲洗衣,欲做活,结果写信七封,洗衣廿二件,疲倦睡去。

追梦不已,生命不息

从戏剧到文学,想象与现实,回忆与梦想,务实与浪漫,沉思与激情,这些构成了黄宗英的生命的全部内容。她是编剧,是导演,也是演员。生活其中,陶醉其中,感悟其中。

黄宗英曾对导演彭小莲说过,自己年轻时候有过一个浪漫的梦想,希望像法国女演员萨拉伯尔娜一样,在70多岁的时候,即使坐着轮椅,还是上台演出。彭小莲一直记得她的这句话。年,在彭小莲电影《请你记住我》中,主演黄宗英的登场,让观众深深为之动容。

“黄宗英是那种带着激情的知识分子,可是作为一个演员,她依然把舞台作为她最终挑战的地方,她不能随便屈服,整个生活不论是写作还是表演,或者是主持人,现实就是她的舞台,她不肯随便退却下来。”导演彭小莲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黑发变成白发,当皱纹撕裂开眼角的皮肤时,黄宗英还是那样充满着浪漫的激情,似乎她从来就不觉得自己会衰老。”

年,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94岁的黄宗英获得终身成就奖。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去现场的她,让儿子赵佐代领了奖,并代表她读了获奖感言,“此时此刻,我要对巴老、佐临和所有的师长们说:学生没有让你们失望,小妹做到了!我要感谢上海的观众和读者,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厚爱;我要感谢党,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教导;我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人民,对我将近一个世纪的抚养;我鞠躬。”

“梦想,追求,是人的生命、群体的生命,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

“当一个梦圆了的时候,我们又开始追求另一个梦。渴望去做另一件力所难及的事。梦的回声唤起新的梦,循环不已,生命不息。”

“且喜梦多梦酣,何计梦破梦圆。”

——黄宗英

年4月,

《新民晚报》夜光杯上,

作家简平发表文章《宗英老师》

记叙了当年3月

医院病房看望黄宗英的二三事。

94岁的宗英老师依然清秀美丽,神清气爽,笑容灿烂。当彭老师给她递上刚出版的新著时,耳聪目明的宗英老师根本就不用戴什么老花眼镜,声音响亮地读出了书名《巴金先生》,而且立马翻了起来。彭老师的女儿跟宗英老师说,她今天特意带上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起司蛋糕,宗英老师即刻说那现在就吃,看得出她非常开心。

其实,宗英老师这几年一直为病痛干扰,不久前,她还动了一次大手术,这次因肺炎和心衰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后,浑身插满了管子。但她意志坚定,一次又一次奇迹般地闯了过来,现在,当她拔除了所有的管子,愈发显现出生命的顽强和荣耀。当然,即使是住院生活,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可她非常豁达和宽容,率真如初,没有悲凉凄切,在历经磨难和艰险之后,如今的宗英老师心胸更加开阔,内心更加强大。

我很细致地观察到,宗英老师之所以戴了一条丝织围巾,不仅仅只是为了装束上的搭配,她是想掩盖左颈处的输液埋管,她不想让别人看到她的病况,不想让朋友为她担心,这是一种何等的人生姿态,饱含着生命的尊严、优雅、从容和力量。

谢谢您!

曾给世界留下了荧幕上的美

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黄老师,一路走好!

我们永远怀念您!

综合整理编辑

原标题:《黄宗英,阿拉永远的“甜姐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