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敖汉,荡起历史的涟漪 [复制链接]

1#

文/李相锋

刚从赤峰南站出站口出来,喊站的声音便不绝于耳,此起彼伏。这些哥们姐们高矮胖瘦,穿着各异,有的抄着手,有的端着纸板,有的拿着手机,有的戴着老头帽,满口赤峰口音,用不同的声调喊着:尺峰,尺峰汽车站啊,平庄,元宝山啦,乌丹,乌丹……

“闹汗(敖汉),闹汗阿,有去闹汗的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得家乡话,硬生生地把我从嘈杂的呼喊声中拉了出来,瞬间觉得周围除了“敖汉,敖汉”如余音绕梁,已然听不到其他声音了。

敖汉敖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雹子乱窜。老话就是这么形容家乡的,其实敖汉谈不上沃野千里,却也不是贫瘠荒芜,一方水土总是养一方人。“敖汉”是蒙古语的音译,是“长子、老大”的意思,这里曾经是红山古国的核心区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说起内蒙古的地名,要比中原的地名有趣多了。比如呼和浩特是“青色的城市”,包头意为“有鹿的地方”,赤峰市的前身昭乌达盟,“昭”当作“百”讲,“乌达”是“柳树”的意思,意为百柳。来过赤峰的人,都知道百柳购物中心,更有《百柳》文学月刊,记录和承载着美丽昭乌达的人文历史。

而地处北方的巴林,是蒙古语“军寨”的意思,那时候满蒙八旗军勇,战马嘶鸣,驰聘在巴林草原。克什克腾,是成吉思汗时创立的近卫军称号,当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统草原大战噶尔丹,就调集科尔沁、喀喇沁、翁牛特、巴林、敖汉等部兵马三千三百人开赴战场。

敖汉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境内的兴隆洼遗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酒文化在敖汉源远流长,没喝过麻袋酒,没吃过敖汉拨面,没尝过小磨香油的,就不算纯正的敖汉人。

十几年前“老大”牌啤酒风靡一时,那是春节回家的必备之物。“老大”啤酒商标是带着礼帽的男子伸出大拇指,简单明了,富有视觉冲击力。啤酒分为红老大,黑老大,口感要比赤峰啤酒好很多,只可惜被燕京啤酒强掠豪夺,老大啤酒逐渐没了市场,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回望敖汉的历史,匈奴、鲜卑、契丹、满、蒙、回、汉等各民族先后在这里繁衍生息,清崇德元年(年)编定敖汉部为敖汉旗,清康熙四十三年(年)敖汉归八沟厅管辖,隶属昭乌达盟,当时的盟公署所在地赤峰和热河首府承德都是繁华的商业中心,有“八沟哈达,御道滦水”之称。

敖汉的历史变迁是随着昭乌达盟的行政区划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昭乌达盟(今赤峰市)的变革,又与热河省的设立和撤销密不可分。

最早知道“热河”这个名词,是在父亲的退伍证上看到的,红色的大印写着“热河军区”。热河名称源自蒙语“哈伦告卢”,意思是热的河流,流经承德市区的武烈河,因有温泉注入,在寒冷冬天的清晨,水汽在水面凝结成雾,远远看去就像开水沸腾般,故称为“热河”。

热河境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围场等地,是清朝满人贵族与他们的蒙古表亲沟通感情的重要场所,更是皇帝接见蒙藏黄教高僧的官方会所。满清贵族夏季到承德避暑,秋季在围场打猎,春季去乌兰布统草原练兵,所以在“满蒙联姻”的基本国策下,朝廷对这一带的管辖非常紧密,就像今天特区的地位。

清朝初年,朝廷通过设盟旗制度,对蒙汉聚集区进行管理,在当地划出昭乌达、卓索图两个盟。喀喇沁旗旗主蒙古王爷贡桑诺尔布(-年),就曾经担任卓索图盟盟长,他是蒙古族的新派亲王,办报纸、建近代学堂、把邮电所等新生事物引入了漠南蒙古。盟之下行政单位设“旗”,旗之下行政单位设“苏木”,苏木下面就是自然村了,称为“嘎查”。

年1月,中华民国政府设立热河特别区,脱离直隶省直属于民国政府,年9月17日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将热河改为省。日本攻占东三省后,将热河省划归伪满洲国。在我岳父的抽屉里,就留有一枚伪满洲国的“国势调查纪念章”,记载了那段屈辱的历史。

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承德,热河全省解放,成立热河省,归东北局领导。建国以后,按照中央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撤销热河省,将热河省所属行政区域,按国务院建议分别划归河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年1月热河省撤销,南部朝阳、建昌等农耕为主的地区划归辽宁省,西南的承德、围场、平泉划归河北省,老哈河以北,西辽河以西,以西拉木伦河为中心的热河中部北部地区蒙古族聚集区,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所辖敖汉、喀喇沁、翁牛特3旗和宁城、赤峰、乌丹三县划入昭乌达盟。

年7月,国务院决定改变内蒙古行政区划,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给邻近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给宁夏和甘肃,昭乌达盟军分区所属部队移交给辽宁省军区。

年7月,昭乌达盟从辽宁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年10月10日,撤销昭乌达盟,成立地级赤峰市,昭乌达盟从此成为历史。

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大体恢复了内蒙古的历史地域,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蒙绥合并”决策,已经发展成为从东北横跨西北的多民族融合繁荣的省份,-年间,经济增速长期位居全国第一,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第九。

内蒙古再也不是民族冲突的边缘,更不是蛮荒的化外之地,她是美丽神奇的历史画卷,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典范。

再回来说可爱的敖汉,由于地处丘陵地貌,改革开放前吃不饱就开荒种地,没柴禾就挖树根,草甸都被破坏了。风沙大,灾害多,也确有其事,“一年只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

当年我在木头营子高中补习的时候,晾晒的被子经常被刮到半里地外的树林里。同学老断,就有经常拍着自己脑袋,让尘土飘落在书本上,攒成一小把沙土的习惯。冬天回家去火车站坐车,常常倾斜着身体,顶着呼啸的北风,走三步退一步地前行。

说起木头营子火车站,站名却叫作“敖汉”站,那些从地图上查询火车站点,想来到敖汉旗做生意的人,都被火车无情地拉到了四周荒凉的敖汉站上,他们不知道敖汉旗政府所在地是新惠镇,此敖汉非彼敖汉。为什么把敖汉站放在木头营子呢,这段历史说来话长。

上世纪70年代末,具体是年12月4日,沙通铁路(沙河-通辽)就是现在的京通铁路全线接轨通车,年5月1日配套建成交付营运。在敖汉旗境内途经四道湾、八家、孤山子、羊场、木头营子等车站,是敖汉旗境内唯一的铁路大动脉也是当时进入东北的第三条战备线。

当时的昭乌达盟(赤峰市前身)还隶属于辽宁省管辖,辽宁省的领导主张将敖汉旗政府所在地迁往木头营子,从地理位置、水源供应、土地扩展、交通配套等方面,木头营子均为最佳选址。在京通铁路紧张建设的时候,旗委旗政府也开始准备从新惠搬迁到木头营子。

为了统一决策层内部的意见,消除部分领导的疑虑,决定先期启动旗委办公楼及配套设施的建设,至年9月初步完成,基础建设累计投资.83万元。那时的木头营子周边的人们,都期盼摇身一变,成为城镇户口,永远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年7月,昭乌达盟从辽宁省划归内蒙古自治区,敖汉作为所属旗县,行政隶属也同步发生了变化。

当时的辽宁省号称“辽老大”,重工业发达,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敖汉旗回到内蒙古自治区以后,资金匮乏,搬迁准备工作基本停滞,领导层意见分歧愈加突出。年两次呈请昭乌达盟委,要求停止搬迁,盟委批复了请求,至年9月30日,各项基本建设全部停止,在木头营子宽阔的沙土地上,只留下宽阔的街道和基本完工的旗委办公楼。

木头营子车站是按县级站的规模建设的,由于搬迁未成,至今却成为了四等小站,多出来的火车道岔,也成了货场。而建好的旗委办公楼,若干年后幸运地改造成为了我补习的母校,也就是木头营子高中的北侧教学楼。

没离开家乡,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更体会不到故土这一称呼真正的含义。敖汉刮的龙卷风,下起的冰雹,发过的洪水,虽然带给我们些许痛苦,若干年后,竟然也是一种甜蜜的回忆。

记得有一年下冰雹,我家驴圈还没上棚,鸽子蛋大小的冰雹把大灰驴打得乱窜,二姐头顶着洋瓷盆子,冒着生命危险把驴牵到屋里来,雹子打在盆上,叮当乱响,灰驴终于被牵进屋,站在灶台旁,甩着长耳朵,瑟瑟的身躯抖落一层雹子粒。

房后的大枣树变得光秃秃的,红的绿的大枣被打落一地,有些还在水中漂浮着。我们高兴地捡着吃着,丝毫不理会大人们眼看秋收在望,口粮却被冰雹洗劫后失望悲痛的表情。

如今的家乡,再也不是昔日的黄沙凛凛,低矮土房,到处是绿柳成荫,红瓦白墙,村村通油路,户户有光纤,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而壮美的内蒙古,宛如一弯璀璨的明月,镶嵌在祖国正北方。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曾经的离家少年,风华正茂,今日返归,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中,虽两鬓斑白,唯有乡音未改,面对儿童围观询问,也是乐不可支啊。

那皓首归乡的故人,何尝不是在外漂泊的你我呢。

作者简介:李相锋,网名大漠歌者,绰号杆子,内蒙古敖汉旗人,北漂会计,野驴派作品代表人物。

图文原载:风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