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个家族的百年与中国戏剧电影的百年紧密 [复制链接]

1#
黄佐临、丹尼、黄蜀芹、郑长符、郑大圣、沈昳丽——一个家族,三代艺术家伉俪,戏剧、影视的艺术血脉温情流淌,如光影般描绘了中国电影和戏剧发展史上极为独特的艺术传承佳话。昨天(9日),正值中国第四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黄蜀芹的诞辰纪念日,《一个家族的电影史》在上海市电影时光书店举办新书首发活动。该书着重将中国戏剧一代宗师黄佐临、中国女性导演旗帜黄蜀芹、如今中国电影中坚一代郑大圣三代电影人的家族艺术脉络与时代印记相映照,具有重要的口述史意义。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评价这本书:“透过三代人的电影史,看到具体历史情境中知识分子的心灵,同时反观自我生命的安顿。”在“人”的戏剧中凝结艺术的血脉每一代艺术家都以匠心创造精品,而通过留存的文字与影像,“尽管时空相隔,仍能够走进彼此,这源于我们都是‘人’,都与时代有关。”该书主要编著者、书评人许金晶的话不失为整场活动的重要注脚。“这一个”家族值得在特别纪念,因为他们的电影观,他们作品中的人性、文学性、时代性,在今天仍是值得聚焦的创作命题。黄佐临作为中国一代戏剧大师,其艺术家气质在早年便展露出来。“不安于求稳”,上海影评学会副会长汤惟杰告诉记者,“黄佐临先生起初去英国留学是去学商科,后来修读社会学,发现不合适,便果断去读了戏剧。学艺术总是保险系数极小的人生安排,但黄先生还是将戏剧作为其一生的事业。”早年的积累与视野为黄佐临对中国戏剧事业的贡献做了铺垫。上世纪五十年代,现实主义戏剧传统盛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一统中国戏剧界,无论是“三一律”的编剧模式还是“第四堵墙”的模式单一化趋势加剧。此时,黄佐临提出“写意戏剧观”,“意在突破一种观念、一种学说、一种方法大一统中国戏剧的僵局,从大一统的局面中突围出来,是外祖父黄佐临的真正目标。”导演郑大圣如是说。年,黄佐临个人艺术生涯第一部电影导演作品《虚凤假凰》面世。汤惟杰认为,“其电影类型、拍摄手法以及发行方式在中国早期年代的电影中都是十分新颖的,这是一部结构成熟精致的喜剧电影,同时创造了我们中国演艺界自己配以英语、再到海外发行的优秀案例。”借用今天的概念,这或许就是向海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早期尝试。受父亲耳濡目染,黄蜀芹也是中国极具开拓性的导演,戴锦华曾评价其电影《人·鬼·情》为“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女性电影’”。黄蜀芹之子郑大圣认为,黄蜀芹的女性主义电影实践“始于直觉”。而这样的一种女性主义,在黄蜀芹的生命考量中不断延续,从最初在传统视角内寻找女性,从一位“鬼”戏之角拍到“人”之心灵,再不断追溯到中国女性的身体史、电影史,不断更新其女性主义沉思。为中国电影开拓新路的两代大师究竟是怎样的人?导演郑大圣回忆说:“宁可少拍一条,也不要耽误给大家放饭。这是母亲对我最郑重其事的一次教导。”因为一般在片场,导演说“放饭”,大家才能吃上饭。有时候导演正拍到关键时刻,想绷住劲儿拍完,但黄蜀芹却一定强调,“要让大家吃上新鲜和热乎的饭”。如是坚持看似与电影艺术无关,但电影本质也是“人”学,关切人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