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国,笔名李沫池,医生画家,肿瘤学硕士,医院副主任医师,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理事;
中国肺癌防治联盟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评审专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成都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
成都市高新区人文学组副组长;
广州市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名誉理事;
甘肃陇原魏徵书画院院士,副院长;
山东东营墨宝斋书画院院士,副院长;
东方艺术天地会员;
全球资源网书画顾问团成员;
四川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会员;
北京复圣轩文化传媒签约书画名家。
组织全国专家编写《中国图像引导体部伽玛刀治疗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并被授予OUR全国临床培训基地“金牌讲师”荣誉称号。
年4月接受《四川日报川观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封面新闻》、《家庭与生活报》、《大众健康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报道;年11月接受《家庭与生活报》专访《剑哥论健伽玛刀专家还擅长画虾》的新闻报道。
年1月4号入选《家庭与生活报》新年特刊“十大面孔呈现”。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常见肿瘤精准诊疗国产设备示范应用模式研究》以及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研究》。
参编医学专著一部。
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师从著名放射肿瘤学家、博士生导师郞锦义教授,以及著名医学物理学家吴大可研究员。曾至上海医院(师从博士生导师,著名放射肿瘤学家曾昭冲教授)医院进修学习。
书画作品已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书画报等余家媒体发表或者展播,并十余次被国家邮政部门制作为邮币卡全国发行;受新加坡、日本、法国、爱尔兰、德国、美国、台湾等海内外人士收藏。
在年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捐赠本人价值三十万元的书画作品给医院医院的援鄂医疗队队员。
在放疗界泰斗殷蔚伯教授九十大寿之际,本人作品被西部放射治疗协会选为寿礼,恭祝殷老九十大寿。
别有画意在
文/书画翰林大康
和沫池兄相识,缘于一次偶然。
那次,一个收藏的朋友向我打听,有无认识的画家,要那种能画虾会画虾的画家。我稍有惊诧,这个朋友喜欢收藏书法作品我是知道的,为何要找画虾的艺术家。朋友吟道:“双箝鼓繁须,当顶抽长矛。鞠躬见汤王,封作朱衣侯。”他解释说,这是说的虾(当然我明白),他因这首诗爱上了虾。家中装修完备,想在书房中挂上一幅。我很庆幸,有一个万能的朋友圈,又很幸运,朋友圈中有一个画虾的朋友,便是沫池兄了。
就这样,和兄联系上了,聊着聊着,他那份对艺术的执着以及对工作的热爱(他的正式职业是医生,杏林高手)无不让我仰视(而且,角度绝对是高高向上的)。正是这份仰视,促成了沫池兄此次的作品展。沫池兄的画,很多主角是虾。虾是种小动物,准确来说,是生活在水中的节肢动物。因为生活在水中,画中须得有那份透明感,同时躯体也得富有弹性和跳跃的力度。因此,要把虾儿着实可爱的形象再现在宣纸上,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沫池兄的虾,极富生活情趣,这与他长期深入生活、静观默察,对虾的动作习性熟稔于心,不无关系。他笔下的虾,或游、或静、或群尾相结,如蛟龙吟唱、或相聚簇拥,如喜庆花开。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群虾图。他能把虾的形状、比例、动态掌握得恰到好处,更能把虾的高古风流和且行且吟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他画的虾可以说,多一笔嫌碎,少一笔不够,这应该是他多年修炼艺术的结果。
在本次作品展中,我尤喜那幅“水中龙”。通过这幅画,可以看出沫池兄用简洁的构图表达出无限的诗意,不但画面中的虾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流畅娴熟,而且通过大块的留白表现出画面的空灵感。面对此画,我们仿佛沐浴在三月阳光的清水河塘,和群虾共舞,聆听水的呼吸和岸边花开。说到留白,沫池兄可以说运用得得心应手,在他创作的大量作品中,画中不勾一线,便觉水泽四面,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别有画意在。
沫池兄说,多年来,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手中的画笔始终没放下,在变革中不断充实和变化着自己。这番话,让我获得对他画家身份的重新认同。
医者仁心,正因为这份仁心,让我们从他每一幅作品中,都能看出那么睿智、大度、温和、严谨。我也曾细细梳理了一下,自己竟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在医生界,沫池兄绘画是最好的;在画界,沫池兄的医术是最高的!如何佐证,不妨先来看看他的作品展!
一名从艺者,能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已属不易,但李沫池已在医术、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诸多领域都取得了斐然业绩。他现在是肿瘤学硕士、中航工业医院体部伽玛刀副主任医师、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理事,广州市书画艺术交流协会名誉理事,其书画作品也多次在全国、省、市书法展和大赛中入展或获奖。
李沫池,号静心斋主,自幼喜爱书画艺术,且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大学毕业后,医院工作。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一有时间,就学习书画。数十年来孜孜以求,勤学不辍,博采众长为己用,走出了有自己风格的书画之路。
李沫池在提高国画创作水平的同时,又学习书法。书画同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学习书法使他的绘画水平更上一层楼。
那是真、善、美的追求。
李沫池主攻花鸟,对于徐渭、八大、恽南田及近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吴昌硕、李苦禅等人无一不取,博学多才,融会贯通,逐渐形成了自己用笔多变,设色清丽、气势生动的风格。他作画意发笔先,信手挥写,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所绘花鸟,形神兼备,雅俗共赏,令人百看不厌。他的每一幅作品均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笔墨情趣,折射着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李沫池的绘画也充分显示了他的书法特长,实现书法用笔与绘画用笔的转换和互补。他的笔法功力颇深,操控自如,得心应手,情致内蕴,不温不厉而恰到火候。尤其在用墨方面更为突出,充分发挥用水控墨的丰富经验,浓、淡、枯、湿、积、破、渍、渗变化无限。在色彩方面,加以吸收西画特长,注重通幅色调谐调和色墨相融的独特效果,达到清丽、响亮、柔雅诸美俱臻的境界。
观李沫池画作,其鹰,以李苦禅的大写意鹰画为宗法,参悟孙其峰的小写意鹰画艺术,而形成一种不事雕琢、富金石味、形神兼备的雄鹰个性,以鹰拟人、以人绘神、以鹰寄情、以情托物,从而使所描绘鹰的作品具有绝妙的气韵之美、深邃的灵魂之美、雄浑的艺术之美。其艺术特点强调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弘扬正气、激励人的理想志向,反映艺术与时代的人格内美、文思、情趣相统一,传达民族的、文化的、精神的象征意义。
鸡:千姿百态
李沫池画鸡千姿百态,使人赏心悦目。他通过潇洒淋漓的笔墨,准确巧妙的勾白技法,使每只鸡造型生动传神,显示出了生机勃勃的活力,也体现出他高尚的审美追求。所作之雄鸡,个个红冠高翘、羽毛如锦、昂首挺胸,两足粗壮有力,圆圆的眼睛炯炯有神,煞是漂亮。而那一副威武雄壮、傲视群雄的姿态,大有“一唱天下白、一叫万户开”的气势,也更加展现了男子汉所应具有的那种英雄气概和精神风貌。因此,从他的画作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形象,从而获得了更多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虾蟹:鲜活灵动
李沫池画虾蟹也别具风格。他以浓淡于湿的笔墨画虾蟹,既鲜活灵动又趣味盎然,虾身的莹润剔透,虾须的柔韧飘逸,虾蟹节足和甲壳的质感,在他的笔下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画面构成上,画家融汇了很多来源于生活的观察,画面整体气韵生动,神完气足,使人感到中国画之神韵和内美跃然纸上,体现出画家超乎常人的悟性和机动灵活的应变能力。
天道酬勤
有耕耘,就有收获。李沫池的书画作品在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艺术大赛,“建设杯”全国青少年书画篆刻大赛,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年迎新春书画作品展,“向上向善”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第四届“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大赛,第五届“羲之杯”全国诗联书画邀请赛,第三届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等大展赛中获奖,作品入选《东方美全国诗联书画作品集》,《羲之杯全国诗书画家精品集》,《中国当代青年书画家艺术鉴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当代艺术精品博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名家翰墨精品集》,《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全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名家书画作品集》等辞典。近日,他的作品还被国家邮政部门和国家电信部门制作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九十五周年”主题邮票和电话卡,于7月份面向全国发行。
我们坚信,李沫池在以后的求艺道路上,书画艺术和医术方面定会取得双丰收!
(作者系《中华大地》杂志编委、书画评论家)
《李沫池谈画虾》
作者/李沫池
虾,北方喻其为“龙”,有镇宅吉祥之意,南方喻其为“银子”,取长久富贵之意。
虾对同族从不侵袭与伤害,和谐相处。虾玉洁透明,寓意淡泊名利、胸怀坦荡、品格高尚的人生寄托。另外,虾身佩玉甲皆可窥,寓意有顽强的生命力,有敢弄潮头的意志,更有龙一样的腾飞精神,所以我常题“虾为龙”。
自己多年来不断探索,努力调制出与虾接近的色调,希望体现虾的真实感。我用墨时,将墨用不同成分的水调制成浓淡深浅不同的七种墨色,在简略的笔法中显出晶莹剔透,质壳明显,湿润清晰,给人以感观温和清新的画面。
不断尝试突破传统的画法,希望用最美的肢体语言和舞蹈的动感弦律,表现出虾的生动,有虾钳携牵而相互照应;有戏嬉冲浪,也有随波逐流,还有群虾弄潮;有舒展和曲弯,也有前呼后应你追我赶之态,希望表现画面的精、气、神,画出虾的生命精髓和灵魂。
自己对虾情有独钟,自从学画以来,画虾超过十万只虾,以致别人误以为我只画虾。我反复揣摩,把自己多年来对医学、舞蹈、音律、天文,哲学,历史等学习和思考和感悟不断融入国画虾的意境,以水中芭蕾、游水健儿的各种姿态、舞动的情感韵律入我的国画虾画面之中,让虾畅缓悠扬,力使虾的动感和美感俱现地表现在画面,有穿梭感和立体感,让虾穿插灵动,千姿多态,造型优美,神趣活现,进退曲直。
我用浓墨着笔画虾眼,力使画龙点睛之神奇,突出无比生动的神韵和气韵,表现虾的内涵和神态。
我用艺术的手法,使所画的虾摇曳生姿,激流弄潮,尽量表现出虾的个性。我笔下的虾须流畅而飘逸,虾尾随移其形而动,更能给人感观上以姿美形谐的舒适,真正表现了国画虾丰富的内涵。
我把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感悟,融入虾艺术,长期养虾并仔细观察,再加自己不断探索,不断思考,善于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对虾更有深刻的领悟,对虾的动态造型以及虾身质感、笔画线条粗细、色泽浓淡干湿和疏密呼应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尝试从虾须和眼、身、尾、眉、触及动感穿梭上不断创新,下笔前胸有成竹,尽量做到画面生动,立意准确,丰富了画虾的造型艺术,希望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身体力行践行白石老人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历经风雨昔日农家子用坚持迎来彩虹医生画家是这样炼成的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陈健
在医学领域,他是医院的体部伽玛刀专家,OUR(体部伽玛刀)全国临床培训基地“金牌讲师”;在书画领域,他是颇有建树的知名画家,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中国书画报等余家媒体发表或展播,十余次被国家邮政部门制作为邮币卡全国发行。今年48岁的李崇国老师,这个生长在大渡河边的农家子弟如今已逆袭成为炙手可热的跨界专家。
“一路走来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在家人、老师和朋友们的大力帮助下我克服了这些困难,同时,这些过往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近日,从李崇国老师娓娓道来的话语中,一幅颇具传奇色彩、跌宕起伏的人生画卷跃然展现在本报记者眼前……
一本字帖让他爱上书法
李崇国出生在雅安市汉源县一个农民家庭,“家中共有九姊妹,我是老幺。”由于家里子女众多,为了生计,父母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耳濡目染中,父母的勤劳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除了父母,两个哥哥对我人生的影响极大。”李崇国深深地记得,在他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天李崇国和大他两岁的二哥一起做作业,这时,大哥从单位回家看到他和二哥写的作业,随口便表扬了李崇国一句,“说我写的字比二哥写得好,当时我心里乐滋滋的,心想一定把字写得更好。”后来,李崇国最小的姐姐不知从哪里带回来一本全国硬笔书法大赛的字帖,李崇国一见那本字帖就爱不释手,经常捧着那本字帖用手对着上面的字写,这事也对他后来喜欢上书法有了启蒙式的影响。
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李崇国走上医学的道路的过程颇有戏剧性。“医学方面我是报的第三个志愿,但是第一、二志愿当时没有收我。”回忆这段经历,李崇国淡淡一笑道。
跨入校门后,给他们上语文课的老师叫曾雅樵,虽已年近六旬但精神矍铄并写得一手好字,只要看到他在黑板上书写漂亮的字,李崇国心中立刻就会涌起崇拜之情,这也更加坚定了他一定要写好字的信心和决心。在医学院校读书期间,李崇国雷打不动地坚持每天下午练习一个小时的硬笔书法。一次,他参加了学校的书法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二等奖。“当班主任李晓萍老师告诉我获奖的消息时,那个高兴劲终生难忘。”
遇见爱情初恋修成正果
从学校毕业后,李崇国来到了乐山市医院从事医务工作。离开家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感到非常不适应,下班后他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寝室里画画,或是看看《读者》、《奥秘》等一些杂志。“那时总觉得自己过的是苦行僧般的生活,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却是我人生极为重要的一段经历。”透过眼镜镜片,记者感到李崇国的目光深邃而有力。“不过我还是挺幸运的,结识了单位几个喜欢书画的朋友。”他乡遇知音,性格内向的李崇国和几位画友在一起感到十分开心,大家经常会聊聊对书画的看法或交流心得体会,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崇国。在这几个朋友的影响和带动下,二十岁的李崇国开始学习国画。由于单位地处郊外,他买宣纸和画画的参考书都需要骑车几公里然后赶巴士到一二十公里外的五通桥区城里去。
医院工作期间,李崇国还与爱情不期而遇。“李医生,我有个朋友是老师,年龄比你小一岁,很般配,要不要给你们牵个线?”这天,李崇国的一位患者的女儿主动给他介绍起朋友来,没想到两人见面后彼此感觉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两人情投意合决定要结为夫妻。没有举办任何仪式,办理结婚证后两人就过起了小日子。结婚二十多年来,李崇国和妻子依然相敬如宾、恩爱如初。他告诉记者,夫妻关系好不好,其实并不在形式而在于相互支持。
婚后,作为教师的妻子除了努力当好老师,还默默地承担了所有家务,李崇国则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李崇国身边的朋友们都说:“李老师你找了个好老婆”。李崇国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有了生命中诸如妻子以及大哥大嫂和岳父岳母、老师和同学等这些“贵人”,才有了前行的动力,让他在医学领域“捷报频传”:年他考上肿瘤学硕士,并成为中国著名的放射肿瘤学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郞锦义教授以及中国著名的放射物理学家吴大可老师的学生;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医院从事体部伽玛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