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生彭洋 http://pf.39.net/bdfzj/131210/4305597.html12月15日,正午的几个员工当了一次学生。我们在刘天池老师的表演工坊体验了一堂表演课。在此之前,我们当中没人受过专业的表演训练。所有的人都感觉新鲜。给我们上课的是刘天池老师本人。
刘天池老师一开始没有说太多理论。她先让我们围成一个圈,像是要做体育活动,把手掌挫热。
身体热身之后是五官,我们要听着号令把嘴张到最大,再把五官收到最小。
我们开始活动起来。先是慢走,然后快步走。大家自然而然地绕成圈,在教室里转。刘天池老师说,不要转圈,要随意一点,像一个弹簧球,直线运动,碰到东西后再弹开。
走路练习了很久。其中有几分钟,是迈开腿大步走,手也要大幅度摆开,这是让我们把身心完全放开。
还要听着号令疾停疾走。
有一段时间,我的感觉是在做游戏,而不是学习表演。我们听着号令独自行走,又突然组成两人或三人一组,还要尽量避免撞到一起。
接下来老师让我们打拍子。打几拍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自己的节奏,和打拍子时的身体语言。此后是进阶,我们拍打自己的身体,形成独特的节奏,伴随着动作幅度,越来越夸张。
在上一个学员的拍子中加入自创的新拍子,形成合奏。节奏越来越复杂。
大家都越来越投入,“入戏”了。
我们蹲下来的时候,老师引导我们用声音传递情绪。用一个“啊”字,表达喜怒哀乐。再稍加辅助肢体动作,就能加强情绪的表达。
所有人用四肢行走,像动物一样。但具体是哪种动物没有规定。我能想到的是,老师要我们模仿的其实是每个人心中的动物。那动物是无形的,因此我们的肢体也应该是无束缚的,可以爬、可以跳,可以扭动,也可以中规中矩。
老师在用动物的方式攻击我们,引导我们的动作和情绪变化。
在那个时刻,想象自己是一只真的动物,会是什么?我们需要表现出来。动物与动物间也需要交流。我们口不能言,要用眼神和肢体传递信息。于是,就有了戏剧冲突。
“现在,用最舒服的方式躺下。”老师说。到现在这个时刻,她才开始讲一些理论。她说,以上种种,是演员训练的第一阶段,需要反复进行一两年。按照她的说法,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各种标签,或者是妻子,或者是母亲,或者是领导,但成为一个演员的时候,必须要忘掉这些,恢复到人最本来的面目。一个瓶子只有先倒空了,才能装东西进去。这一两年的训练就是“倒空”。
“倒空”中。
情景训练的初阶,是模仿动物的故事,我们还没有人能做到。刘天池老师叫来另外两位老师,让我们观摩。他们模仿了争吵的猩猩情侣。我们都觉得挺像,看得津津有味。但老师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她说,两只猩猩如果各怀心机、互不相让,故事就可以一直进行下去。
第二个场景设定为一对吵架的夫妻。从动物到人,难度是在加大。因为这个场景太生活化,但凡有一丝假,也会被轻易看出。不知是他们练习过多次,还是即兴发挥,总之故事和表演都很流畅。有那么一刻,真觉得他们会打起来。我们感受到了现场表演的力量。
我们也进行了情景训练。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如果面前有一张椅子,会发生哪些生活场景。我们分别把它当做了公园的长椅、家中的沙发,还有咖啡馆的座位。刘天池老师看完后告诉我们,不要凭想象去表演,不要刻意去做作,表演首先要回到生活。她说,这些情景训练都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往后谈人物的塑造。
上完这堂表演课,好像是从健身房出来,浑身酸痛,但是精神很舒畅。表演真是太难了,光是练基本功就需要下很多苦功夫。同时,虽然只是浅尝,我们也隐隐感觉到了表演的迷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