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戏剧教育从移花接木到落地萌发戏 [复制链接]

1#

记者今天获悉,国际戏剧教育大会(IDEC)广州基地——Artogether(艺汇)教育艺术中心将于8月9日开启一场戏剧教育“实践研创”活动,为期六天。期间,专业戏剧教育导师将带领戏剧爱好者们一起深入、专业地了解戏剧教育,一起探寻戏剧教育在本土化实践、创造的更多可能性。戏剧教育作为一门以创造力为核心的学科,实践者们该如何“习得”?据悉,在此次实践研创的“创造力培养”时,将着重聚焦从认识和心态上扭转之前过去习以为常的“技能培训”模式,更好助力戏剧教育的“种子”在我国落地萌发。

以“戏剧”为媒介聚焦教育

戏剧教育,是一种将“戏剧”作为教学媒介、形式和手段,基于特定素材或主题创作、生发出的,艺术性、趣味性、教育性高度结合的教育活动。戏剧教育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西方到东方,经历了各种理念、形态的变迁。

戏剧教育在中国成长至今,已不满足于“移花接木”——将国外教学方法、形态直接“移植”到国内的实践活动中;而是致力于让戏剧教育的“种子”在中国大地的滋养下,落地生根,成长萌芽,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本土的技术、风格和生命样态。

然而,现今大多数的戏剧教育实践者、爱好者,对于戏剧教育这个“工具”的认识大多都还停留于某一“流派”之上,难有机会对整个“武林”形成想象和认识,对于学习戏剧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也未能有足够深入的探究。我们需要更广阔地展开想象和思考,这个工具能如何为我们所用?在当下中国的大背景中,如何让孩子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去寻得他们成长路上更为珍贵和必要的东西?

将“学得”活化为“习得”

据了解,在本次“实践研创”中,大家将作为“反思实践者”,在一连串的戏剧活动之中,来回切换不同的身份,比如“参与者”“演员”“教学者”,在体验中,对当下萌发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思考和讨论。体验过后,参与者再直接参与到戏剧活动的创作中,将之前所有“学得”,经过“活化”,更好地转化为“习得”。

本次“实践研创”将以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素材,参与者作为“反思实践者”在戏剧活动的体验、实践中,就理论、理念、设计、执教、学科教育五个层面的要点,展开“交响式”的探索和创造。本次“实践研创”要点将包括:什么是戏剧和剧场教育?如何根据素材,建立“中心元素”,设立“中心目标”;如何设计戏剧活动;戏剧教育执教的“关键要素”,例如:“会玩儿”“消释力”等;如何通过“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如何通过创造性活动提高语文素养及能力……

而本次“实践研创”导师苏毅,是国际戏剧教育大会(IDEC)广州教学实践研究中心主任、Artogether(艺汇)教育艺术中心创始人、广东省博物馆艺术教育顾问,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戏剧和剧场教育”专业,致力于教育艺术化、灵性化,提出“无限的教育”“游戏的人”教育理念,着重在生命状态、生命智慧、生命素养三个维度对孩子进行提升和培养;导师杨霏,是Artogether(艺汇)教育艺术中心项目研发主管、戏剧培训导师,其毕业于英国华威大学“戏剧和剧场教育”硕士研究生专业,提倡教育艺术化,致力于以戏剧和剧场为形式和首段,探索艺术在当今教育中的可能性。

本次实践研创活动适合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戏剧老师、戏剧工作者(需要一定基础)参加。期待老师和实践者们,从本次戏剧教育“实践研创”起航,一起在“未知”中迎向“无限的教育”,无限的可能。

8月9-14日

9:30-12:30

14:00-17:00

30人

Artogether(艺汇)教育艺术中心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街万兴围1号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畅、王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刘畅、王纳

通讯员:艺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