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乾隆皇帝东巡吉林驻跸绥河镇遭遇了什么民间 [复制链接]

1#

作者王天祥授权本平台发表

大清乾隆十九年(),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东巡来到吉林。入住吉林府之前的最后一夜,驻跸在船营区大绥河镇。

★吉林市绥河镇的名字因艾蒿而得

绥河,是满语“绥哈”的音转。绥哈,是满语“艾”的发音。艾,是一种带有香味的植物,中药材,也是满药药材,土名艾蒿,当今端午节的必配!满族人由于人口稀少,世代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广大地域中,且因为渔猎生存,经常四处游荡,经常迁徙,因此他们便把路过的或者渔猎过的地方,用动物、植物、或者地理形态命名,这样便于记忆。

茂密的森林。程英铁摄影

绥哈,即今吉林市船营区绥河镇。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的绥河地域,是一片浩瀚的原始森林,自盛京(沈阳市)至宁古塔的驿路从此穿过。这里林海无垠,人烟稀少,野兽众多,是满族人的狩猎之地。这里的森林之下,荒坡之上,河流之畔,到处生长着大片的艾蒿草。可能因为艾蒿成片生长,也可能因为艾蒿的特殊香气,更可能因为艾蒿是满族人祭祀或治疗疾病的主要药草,因此引起了在此渔猎的满族人的注意,于是就以“艾”为名,命名了这个地方,满语发音即“绥哈”。

现在许多人认为,这里因为有条叫做“绥”的河流,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大绥河”“小绥河”两个乡镇屯落的名字。其实恰恰相反,这条河流是因为“艾”的命名,也跟随叫了“绥哈河”,汉语即“艾蒿河”。这是和“搜登站”一样的命名:满语+汉语=搜登+站=“搜登站”的满汉融合命名法则。但“绥河”与搜登站大有区别,它是直接由“绥哈”,演化成了“绥河”——“哈”成了“河”!是音转。

乾隆东巡吉林途中。

★乾隆驾临大绥河

年农历七月,乾隆皇帝恭奉皇太后,带领几位皇子、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以及御林军,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东巡,于八月进入吉林地面,至八月六日从今吉林省永吉县一拉溪出发,到达今吉林市船营区绥河镇并驻跸大绥河。

乾隆皇帝自幼受到康熙皇帝的宠爱和器重,因此当了皇帝后时时事事处处以皇爷爷康熙为榜样,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勤政为国。此次东巡吉林,也基本沿着康熙第二次东巡的路线前行。八月六日早晨离开今永吉县一拉溪镇时,内务府总管奏报:今晚皇帝驻跸绥哈(今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乾隆疑问:为何不驻圣祖皇帝康熙当年所驻跸的苏敦(今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总管答曰:因苏敦驿站简陋,已不宜圣上驻跸。吉林将军府早在新建绥哈驿站搭建黄幄大帐,专候皇上圣驾驻跸。再说,绥哈离吉林城更近……乾隆应允,并传旨:驻跸绥哈前围猎苏敦(今搜登站镇),拜祭圣祖所赐“圣德泉”。

乾隆射猎。此图版权归于网络

★乾隆围猎搜登站

乾隆的东巡大军行至苏敦(搜登站)时,突然号角声声,战鼓雷鸣。御林军已将苏敦(搜登站)之外的森林铁桶似的团团围住,并快速向里缩小着包围圈。乾隆皇帝猎兴大发,一提坐下龙驹马缰,千里马载着已经手挽雕弓的乾隆突入围猎阵中,嗖嗖嗖连发三箭,三只梅花鹿应声而倒。山林中立刻响起御林军一片山呼万岁的颂扬之声。乾隆高兴,再次弯弓准备大显身手时,一头巨大野猪挺着獠牙,向着乾隆的马前奔突而来。这是孤猪。关东猎人说,孤猪最毒,即单个的野猪最厉害。它敢于用獠牙撅狗熊,刺猛虎,因而在长白林海中留下了“一猪二熊三老虎”的威名。这头野猪一路咆哮着,一连用獠牙刺倒了几名舍身阻挡它的御林军将士。

乾隆大怒,奋起皇帝神威,朝着野猪连发数箭,箭箭射中野猪,却全部扑簌簌掉下地来。那未伤毫毛的兽性大发,野猪咆哮着,毫不畏惧地朝着乾隆杀奔而来,一撅一甩,又把两名拼死护卫乾隆的侍卫先后挑向半空,摔了个半死。幸亏乾隆临危不慌,坐下是千里马,几个纵跃竟然躲开了野猪的攻击。但那野猪并不放过乾隆,一路咆哮着追踪乾隆而来。乾隆再发几箭,仍然不能伤它,反倒是护驾的吉林将军和几名侍卫,又被它所伤。

★艾草女杀猪救乾隆

乾隆依仗着御林军和侍卫拼死抵抗,也幸亏坐下千里马左躲右闪,但还是被这头凶残的野猪逼得狼狈不堪。

正当危急之时,一声娇叱:孽畜,不得惊了皇上!只见绿林丛中红光一闪,一红衣女猎手骤马突进乾隆的围猎阵中,一边弯弓一边大呼:“皇上躲开,小女子救驾来也。”说着话,簌地流星一箭,正中野猪的右眼睛。野猪大痛,一个跟头摔倒在地,继而跳起来转着圈儿寻人决斗。那红衣女子不慌不忙,趁机再发一箭,正中野猪左眼。野猪顿时成了双眼瞎,痛得到处乱撞,一头撞到了大树上。

红衣女子纵身下马,捋过身旁侍卫的长矛,徒步向前,枪杆猛力敲到猪嘴之上。瞎眼的野猪认为敌人在上边,挺着獠牙跳起前腿朝上猛然一撅。红衣女子趁机拼力挺矛刺入野猪没有挂甲的胸腹。野猪闷嚎几声,终于倒地毙命。红衣女子这才向乾隆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乾隆皇帝围猎图

乾隆问红衣猎女是何人,何来救驾?红衣女子说,民女名“艾草”,系绥哈猎民。这头孤猪已经伤了几个猎人,皆因为它已经浑身挂甲,刀枪不入,利箭难伤,所以一时难以捕获……

乾隆急问:何为野猪挂甲?红衣女子说,这野猪从头到屁股蹭满松脂,然后又在砂砾地上打滚儿,如此反复蹭松脂又反复粘沙粒,就如同浑身披上了铠甲一样,坚硬得刀枪不入,利箭难穿。猎人就称之为“挂甲”。今天民女已经追踪了这孽畜好远,未料被它跑进了皇上的围猎大阵。民女知道此猪难以猎捕,怕它伤了皇上,所以才冒着死罪突进猎围之阵,帮助皇上猎捕。幸亏皇上福星高照,不曾被伤。今野猪虽然已被民女杀死,但已经惊吓了皇上圣驾,还请万岁爷降罪。

大清宫廷画师郎世宁画乾隆狩猎图。

乾隆闻之大喜,连说,朕非但赦你无罪,反倒要奖励你救驾有功。朕封你为御前带刀侍卫,跟随朕进京吧!红衣女子急忙重新噗通跪下,冒死推辞:小女子家住绥哈,母亲年迈多病,父亲已被这头野猪咬成重伤,需得民女伺候,因而须臾不能离家,还请皇上赎罪。乾隆看她英姿飒爽,模样俊俏,十分不舍,但人家在大庭广众之下救驾有功,又声称母亲有病,父亲受伤,需要她护理,极不情愿进京侍驾。何况乾隆在朝中推崇儒家的“忠国孝亲”之道,不好当众违逆这位红衣女子的意愿,只好忍痛割爱,恩准留艾蒿女在绥哈侍奉双亲。但当场赐御马、赠铠甲,免徭役。并命艾蒿女当场披挂。艾蒿女遵旨当即披甲,形象更加英姿飒爽。乾隆看罢,心中更是遗憾不已。

不过,乾隆驻跸绥哈的当晚,就品尝到了红衣女猎手亲自用射死的这头大野猪烹制的“全猪福肉”。乾隆皇帝认为,这是他至今品尝到的最好吃的“全猪福肉”。红衣女猎手的做法,就是把野猪剥皮后,全部剁成碎块,包括五脏六腑,然后放到一口大锅之中,加上本地佐料,加以煮炖。也许是情感所系,这红衣女猎手所炖的全猪福肉,竟然让乾隆终生难忘。回京之后,竟然命御膳房炮制吉林绥哈艾蒿女所制的“全猪福肉”,并列为皇家珍馐。

(作者简介:作家王天祥,山东青岛人,高级记者职称,曾在长白山区从事教育工作20年,后从事林区新闻工作和文化创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旅游文学、报告文学集、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企业管理、市场分析、成功学、人才学等各种专著42部,撰写电视剧多集,创作历史、文化、风光、纪实等题材的专题电视片数十部,在各地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发表网络文章多篇。)

满族文化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