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王若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王若峰: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
今年6月26日,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今天是召开三场相关新闻发布会的最后一场,主要围绕《意见》的有关情况进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介绍解读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骁瑞,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旭艳,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级领导干部张庆华。
首先有请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骁瑞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骁瑞
任骁瑞: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向大家介绍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动起步区建设发展的有关情况。
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这是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重大举措,为加强济南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加快“文化济南”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市文化和旅游局将认真贯彻落实《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全面提升起步区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起步区建设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一是高起点规划起步区文旅发展。围绕实施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们编制了《济南市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已经印发实施。《规划》中明确,起步区将打造成为黄河文化发展的地标核心区、黄河文化价值形象的核心展示区。近期,我们正在编制《济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对起步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供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旅产业布局、赛事活动等内容进行科学谋划,并加强与国家、省等上位规划对接,争取更多政策落地起步区,为起步区建设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深厚文化支撑。
二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当前,起步区的公共文化设施,主要是以满足基层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为出发点,建设了一批儒学讲堂、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协调对接,推动省属优质公共文化设施向起步区布局,提升起步区城市品质和文化品位。规划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公共文化馆群,系统规划布局一批泉城书房、泉城文化驿站等城市公共文化新型空间,建立健全起步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三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开展沿黄文化资源普查,摸清包括起步区在内的沿黄文旅资源家底,其中梳理出起步区14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5项区级以上非遗项目,建立了《起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我们将按照《意见》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泺口黄河铁路大桥、治河工程等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加强崔寨柳编、前街舞龙等非遗项目保护利用,着力打造包括起步区在内的沿黄非遗廊道。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按照市政府《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补充意见规定,完成了济泺路穿黄北延隧道等重点工程考古调查勘探,有轨电车工程等市级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文物核查,努力实现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协调共赢。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考古前置工作流程,提升考古工作质量,全力服务保障起步区重大项目建设。
四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参与黄河生态风貌带规划建设,与市发改委、起步区管委会共同推动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起步区示范段,打造展现黄河文化的核心展示区。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的思路,整合起步区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策划招引一批精品文旅项目,把起步区培育和打造成为展现黄河文化、独具风格特色的标志性旅游目的地。引导起步区发展创意设计、高端影视、直播经济、时尚潮品、动漫电竞等新兴产业,打造黄河下游时尚文化创意魅力之城。
五是讲好新时代济南黄河故事。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创作推出一批反映起步区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生活风貌、人物风采的视听娱乐、演艺观赏文化产品,策划推出一批艺术节、戏剧节、音乐节等主题艺术活动。发挥济南“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影响力,在策划举办“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济南活动年”系列主题活动时,把部分活动放在起步区,全面展示起步区对外开放新形象,提升起步区国际知名度。
加快推动起步区建设发展,既是政治要求、责任担当,也是群众期盼、发展急需,市文化和旅游局将作为全局发展改革工作的头等大事,聚全局之心,举全局之力,把加快起步区建设任务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为起步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文旅贡献。
王若峰:
感谢任局长的介绍。下面有请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旭艳介绍有关情况。
济南市投资促进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旭艳
贺旭艳: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是新时代新济南的重大政治责任、重要使命任务。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后不久,5月16日,市投资促进局主要负责同志就第一时间带队到起步区学习调研、对接服务,后续又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研究谋划如何做好起步区招商工作。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加快起步区建设的意见,向全市发出了动员令、吹响了冲锋号。全市投促系统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全会确定的任务上来,确保把市委交办的任务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围绕起步区招商引资工作,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打算。
一、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招商
(一)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合力推进招商引资。有效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发挥好市投资促进局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职能,与16个产业主管部门一道,围绕起步区产业规划,加强系统谋划,研究制定统筹起步区招商工作的方案,发挥部门协同招商合力,推动重点项目在起步区科学布局、有序落地。重点瞄准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方向,聚焦高端装备、生物技术、新能源等细分领域,引进“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企业集中导入,增强链群发展合力和整体竞争力。
(二)依托本地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发挥省市一体化合作优势,深挖省属国有企业和本地龙头企业潜力,争取省属企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相关项目优先布局起步区。主动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以及日韩、欧洲等重点国家,精心筹备面向央企和跨国公司的系列精准对接活动,以企业发展诉求及市场为抓手,吸引国内外高端优质资源落户起步区,助力打造央企和跨国公司北方总部基地。全力服务好已落地外资企业和本地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增资扩股等多种形式,嫁接优质资源,开展对外合作。
(三)积极创新模式,加强专业招商。发挥产业基金催化和杠杆作用,采取“产业链+基金+项目”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起步区重点产业,加快战略性产业项目落地。探索“场景+招商”“市场+招商”等新模式,联合起步区积极策划应用场景项目,以场景推项目,以应用促招商,以市场换产业。
二、围绕提高开放合作水平,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一)持续拓展海内外招商网络。依托省市一体化合作机制,持续加强与中国欧盟商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等海内外知名商协会(机构)的联系互动,协助起步区拓展全球投资促进渠道。与起步区共享全球招商合伙人、招商大使、省政府驻外经贸代表处等优质高端渠道资源,以及“鲁港驿站”、济南(新加坡)投资促进中心等平台资源,强化与强、跨国公司和上市企业联系对接,靶向引进行业领军企业。
(二)精心策划重大招商活动。依托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进博会等高端活动平台,以及跨国公司高层对话会、“1+12”云推广等我市自主打造的品牌活动,做好起步区新机遇、新优势、新空间的推介宣传,强化起步区创新、开放、绿色的对外形象,全方位推广呈现起步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起步区考察、选址,达成更多务实合作成果。
(三)共享省市数字化招商信息平台。利用“选择山东”云平台、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