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的画,是最难处理的,也是最好看的。
学过美术的都知道,明暗交界线上是最重要的部分,而在逆光的画面中,四周的暗色调凸显了明暗交界线,令人眼前一亮,让人感觉到世界的光明。无论画画的作者还是观赏作品的受众,都比较有感觉。
逆光的画面是很难处理的。因为,逆光的远景是亮的,明度高很显眼,反而近景相对较暗,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这需要艺术家非常多的经验,才能掌控处理好微妙的光影关系。
翻阅艺术史,在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所有的画家都在研究光线的明暗变化与表现力。
比如达芬奇就是其中之一,但是他虽然运用很多的明暗,但边缘依然锐利,但明暗不曾独立出来。
而意大利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把用明暗表现体积和空间、营造神秘氛围发展到了极致。他为了突显明暗的表现力和冲突效果,大胆简化颜色,将画面背景大量的使用褐色。后来人们戏称这是“酱油调子”时代。
伦勃朗也喜欢在幽暗的背景前营造光线效果,亮部颜色稠厚,暗部薄润透明,明与暗两个区域的不同手段互相配合,获得了充分的塑造感和戏剧化的魅力。
美国油画家MikeMalm,就是营造逆光的高手。他的作品主要以人物绘画为主,通过光线的微妙变化,不但呈现了视觉上光感艺术,还将一种精神层面的视觉效果传递给观看者。
在他的作品中能看见传统油画的身影,因为人物描绘均以实景实物去观察,去实现创造绘画。但,每一个观看看画作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另外一种视觉印象。
在MikeMalm的油画作品中,没有卡拉瓦乔和伦勃朗的暗色背景,以光照亮度为视觉中心,设定在人物的头部或者某个部位,聚集的光感将人物与背景间产生极大的明暗反差和分界,统一而简明的视觉效果,强烈的冲击感由此产生。
光线照射所产生的亮度值反差感,是画作成功的关键,也是艺术家在作品中非常注重的一面。因为,边缘线的处理是,将二维平面空间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的效果的关键,这个难题在中国第三代油画家身上才逐渐解决。
人类都是崇尚光明的,因为光明给人善良、仁慈、温暖、安全的感觉。这是因为人类的祖先在与残酷的大自然作斗争中,危险多数都是来自黑夜,野兽四伏,而白天中危险少的很多。在后来,人类发现火的作用,它可以带来光明,吓跑野兽。逐渐我们给美好的事物都是来自光明,而黑暗总带给人邪恶和丑陋做了一个定义。
在MikeMalm在画面中,可以发现每一个女孩都是如此天真、善良、无邪。哪怕是即将变成黑夜的黄昏,一盏明灯也照亮了希望和未来。这都会画家有意要传达给我们的!
做一个单选调查,您是否愿意知晓,逆光画面什么如此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会根据调查结果,调整未来发文计划,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艺术知识。
单选
是否愿意知晓,逆光画面什么如此触动我们的心灵?
不知道具体原因,很想知道不知道具体原因,也不想知道已经知道原因,但想了解更多已经知道原因,想再看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本文插图,全部来自美国油画家MikeMalm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