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鱼丸戏剧工作坊现场
芥末堆红印儿11月7日报道
“我想离开城堡去找妈妈,可我该怎么出去呢?”有鱼丸戏剧联合创始人张怡然双手攥住胸前的棕色围巾,带着哭腔问道。“可以变出第二个分身!”“可以坐着雪橇逃跑!”“可以抓着绳子爬下去!”围坐在张怡然周围的小学生们抢答道。
周六下午,在麓湖A4美术馆的半开放展室里,张怡然化身为一位魔法师的女儿,正引导近十个小学生进行故事编创与排演。张怡然并不知道学生会如何回答她的提问,这个40分钟的工作坊以《魔法师的女儿》为蓝本,通过互动和游戏来探索戏剧中的空间、音乐、道具等元素,最终集体完成故事创作与表演。
“我们本质上是在做教育,通过戏剧去传递学科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公共演讲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软技能与素养。”有鱼丸戏剧联合创始人万方雨说,“戏剧在这里是一种媒介,表演技巧、舞台知识是辅助。”
万方雨描述的教育形态实际上被称为“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不同,教育戏剧并不重在教授专业表演技能和舞美知识。戏剧方法和戏剧元素更像是一种工具,学生参与、体验式学习、互动与创造才是教育戏剧的关键。
在中国,教育戏剧还是一个很年轻的概念。作为一个由西方引入的教育形态,教育戏剧在本地化过程中面临着课程、师资、渠道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但随着素质教育之风渐起,教育戏剧又在国内不少地方受到越来越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