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拆书帮中秋节教师节满地都是六便士,他让
TUhjnbcbe - 2023/9/17 18:50:00
北京扁平疣医院咨询 http://m.39.net/news/a_8605173.html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赏月是固有习俗,月亮在我们的文化中象征着聚散,有时也令人感慨时间和命运,现在则常常会令人想起诗和远方,尤其是在畅销书《月亮和六便士》风靡之后。

那个指引我们望向诗和远方的人,可能是父母、是朋友,也可能是无名的某个人,但是往往,他是我们的老师——是的,今天还是教师节。

约翰·基汀让学生们重新思索人生的意义,图片来自电影《死亡诗社》

巧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老师孔子,就讨论过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他说“富贵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又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这是告诉我们六便士也重要,但是太多的便士求不来,只能明其道不计其功。

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本受益终身的书籍,都可谓可遇不可求。如果说三人行必有我师,那么踽踽独行时候,阅读就是相伴而行的良师益友,乃至一座随身携带的精神避难所。

今天要推荐的书单,有难得一见的知名学者的课堂重现,也有在文史哲艺等领域发人深省、无可替代的经典图书,还有以全新的视野和方法写就的新锐之作……让我们一起在这里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读懂过去、展望未来(图书排名不分先后)。

01

《林毅夫讲习录》

林毅夫

“学问之道,讲其所未明,习其所未熟。”

“林毅夫讲习录”是林毅夫与学生的研习对话交流实录,生动地记录了林毅夫教授效仿古代的授课方式,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共同探讨学问之道的全过程。目前已出版的有《解惑集:中国经济专题答疑录》《园丁集: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研习交流实录》。

本丛书对当今百年变局下社会各界清晰认识中国过去所走过的道路、现在的处境以及掌握未来的机遇、克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各种挑战将大有助益,对于所有从事经济学研究、致力于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青年师生也将有很大启发。

02

《爱简》

谢冕

“不得言说爱情年代里的爱情告白,90岁批评家深埋心底的历史记忆。”

谢冕是新诗批评家、新诗史家、散文家,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也是诗人。自年到年,他写的诗有四百余首,本书选取从年到年间的作品47首。从《小纸片》到《爱简》体现了作者人生轨迹的变化。洪子诚老师说:这些诗坦率、真诚,有浓烈的“真诗”的素质,显示了作者捕捉和熔铸山川、草木、民俗、历史文化以构造意象的想象力和抒情能力。这些诗有并非预设的主题:在时代和个人遭受“惊涛骇浪”时,爱情的“拯救”的力量。这里的爱情既是儿女之情,也拓展并联结着关于时代、历史的承诺和责任的思考。

03

《中华文明五千年》

冯天瑜

“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整体形象的国民素养书,与读者走进中华文明的精彩。”

《中华文明五千年》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

04

《思诚与见独之间:中国哲学论集》

杨立华

“精编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一览作者走进哲学的初心。”

本书精选了杨立华教授二十二篇学术论文,内容主要集中于儒家和道家哲学研究。其内在的线索是:理解最高实体在中国哲学史上不同时代的揭示,特别是尝试对天理概念的哲学内涵做具体地、精当地把握。

用儒家、道家这样的固化标签来把握中国哲学的历史展开,往往会错失哲学洞见的内在理致。作为生生之本和价值之源的道体在中国哲学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呈显,其中诚体(思、孟)和独体(庄子)的完整揭示是具有奠基性的。以“思诚与见独之间”为题,标示出作者独特的致思道路。

05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四版)》

苏力

“—年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一部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法律社会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年,年、年两次修订再版,本书为第四版。

全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06

《中西印哲学导论》

张祥龙

“当代儒学代表人物张祥龙教授的新作,接续梁漱溟先生的百年话题。”

一个世纪前,梁漱溟先生出版了现代哲学史上的名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开创了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的先河。

一个世纪以来,比较哲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其中中国哲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西印哲学导论》就是硕果之一。作者张祥龙教授多年来在比较哲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越的探索,作为国内和国际上多文明比较哲学的代表性学者,为深化哲学的理解、建构各文明哲学之间的对话,带来了诸多启发。

07

《清物十志》

李溪

“在文人之物中发现一个清澄、温情而深邃的思想世界。”

今天人们对文人之物总有一种闲雅自然的印象,其实,它们的诞生,皆曾经历过文人长久而艰辛的澡雪。本书选取了文人生活中的十种物,讲述了文人如何在诗文、绘画以及日常之用中,逐渐荡涤掉物身上沾染的权位和时俗之“浊气”,还物以一个清泠澄澈的本真面目。在这个文人所建立的意义世界中,物的面孔或许是无用的、丑怪的、斑驳的、平淡的,但这正意味着它们脱离了一切名利之心和世俗成见,终以独我的姿态在天地间现身了。文人对物的书写,实际上也是在诉说他们自身。比起任何一种社会关系,这些物的意义都更为坚实、笃定、永恒。因此,他们常说,唯有这些物,才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更易的“知己”。

08

《驼庵诗话》

顾随讲/叶嘉莹笔记

“在滚滚红尘间,从这本诗话中,寻找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以及心中理想的远方。”

叶嘉莹先生20世纪40年代听顾随先生讲中国古典诗词,笔记的主体整理为这部“诗话”式的著作。本书以彩色插图本的形式问世,也是最终定稿版本。它采用中国古代诗话的体例,不以系统严密的理论分析见长,而代之以言简意赅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诗词做直接性的感发,寻觅作为基因积淀在中国文化中的诗心,找回诗意栖居的灵魂。全书分为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小节。总论中涉及内容与欣赏、作诗与为人等方面;分论从《诗经》《离骚》开始,着重解读唐诗、宋词等经典。一段段文字妙语连珠,感受独具一格,发现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启发现代人找到理想的人生。它被誉为自《人间词话》以后,十分重要的一部诗话。

09

《中国古典小说课》

周汝昌

“中国古典小说大师周汝昌,轰动一时的‘百家讲坛’讲稿,一睹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让中国古代智慧走进日常。”

周汝昌是中国当代研究古典小说的大家,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讲座妙趣横生,十分精彩。本书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大量扩充、进一步发挥而成的,它以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为主要框架,在中国历史文化的背景中理解小说的意义与价值,以富有特色的启发式、漫谈式语言,对中国古典小说做了详细的解读,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有现代转换。

本书通过“四大名著”让读者走进中国古典小说的多彩世界,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发展、本质、特点等丰富内涵有广泛了解。本书对中华文化多有致意,弘扬家国天下的拳拳之心。对于今天的读者阅读欣赏中国古典小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本书是一部难得的作品,也是一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普及著作。一起重温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让中国古典智慧走进我们的日常。

10

《再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

葛兆光

“以史家之慧眼,探索禅宗的真面貌。”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最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11

《王充闾回想录》

王充闾

“中国当代文史哲“通才”王充闾,再回首,怎样的路?”

《王充闾回想录》以自己的经历讲述文学的写作,是诗与人生的浑然结合。当代散文家、文化学者、诗人王充闾以他特有的散文笔法展开了一生的回忆——他在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上走过的道路,从他幼年心中种下的文学种子到一步步走上文学的殿堂,摘取创作的桂冠,获得人生的累累硕果。这条路一走竟是将近一生,这一生又遇到了那么多的人、经过了那么多的事。这一切的茫然与选择、困惑与希望、徘徊与前行、挫折与成功等酸甜苦辣,尽在这本回忆录中了。让读者了解一个人的人生经验,让读者了解文学创作的甘苦与心得,为青年人提供一个人生的参照,为写作者提供一点经验,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提供一些史料。是当今一本事与诗、才与情、思与理结合的雅俗共赏、不可多得的回忆录。

12

《科学革命的结构(新译精装版)》

[美]托马斯·库恩

[加]伊恩·哈金导读/张卜天译

“科学改变了世界,而这本书改变了科学。”

这部被视为科学史分水岭的名著,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影响的著作之一。它引发了一场认识论的大变革,掀起了世界性的阅读热潮,至今不衰。其影响不限于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而且延伸到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文学史、艺术史、政治学、宗教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在社会公众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书中首倡的“范式转换”,如今已成为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的概念。

本书初版于年,本版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为庆祝该书问世五十周年而作,增加了加拿大哲学家伊恩·哈金(IanHacking)教授所写的导读。青年翻译家张卜天教授精心翻译了新的中译本。

13

《刑法的私塾(之三)》

张明楷

“以对话体的形式全真回放课堂讨论案例内容。”

法律是一门应用学科,法科学生和法律实务人员最需要培养的是将抽象法条准确运用到实际案件中的能力。张明楷老师一直坚持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在周末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即为-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再现刑法讨论会的精彩内容,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本书所选案例,多数是经常困扰刑事司法领域人士的疑难案例,对于司法实践部门的法律人士和备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者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4

《学术训练与学术规范:

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第二版)》

荣新江

“中古史研究名家荣新江教授,手把手教你进入学术的门径。”

对于渴望进入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学子来说,本书几乎是手把手地指明了入门的途径。举凡古籍、石刻、简帛、文书、图像以及今人论著、刊物都有它们的翻检之道,而对版本与校勘的把握、考古新发现的追踪,则有利于学识的积累和更新。更进一步的学术论文写作也有它的一定之规,容不得半点虚假和取巧。学术素养就是在这样持之以恒的训练中养成的。

15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中译本第二版)》

[美]欧文·戈夫曼(ErvingGoffman)著

冯钢译

“一本了解个体为何及如何在他人、社会中进行表演的佳作。”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本佳作,它对微观的社会互动做了详尽的论述,探讨了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特别是我们如何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作者没有对社会互动做面面俱到的系统性分析,也没有试图总结互动类型、区分互动性质,他的兴趣在于研究人与人面对面交往的具体互动细节。

在对许多地区社会习俗的观察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个体比作演员,用诸如印象管理、前台、后台、剧班、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戏剧表演的概念,来分析种种舞台表演行为。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每个人都向他人展示自己和自己的行动,试图引导和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并采用某些技巧来维持自己的表演,就像演员向观众展示一个角色一样,这不失为一种表演的艺术。

16

《人伦、耻感与关系向度

——儒家的社会学研究》

翟学伟

“挖掘儒家之人伦日用,解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儒家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话题,近代以来又成为哲学、思想史、伦理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内容。社会学对儒家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拆书帮中秋节教师节满地都是六便士,他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