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小说教学中的应用
TUhjnbcbe - 2023/10/16 16:50: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40108/4323349.html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课本剧是戏剧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因此它具备戏剧和教育的双向特征。课本剧无论是在语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与语文教学相适配。

在教学理念上,课本剧符合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基本特点。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结合语言和艺术等多领域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审美感受;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授小说、散文等叙事性文本,需要学生基于明确故事的发展脉络、走入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欣赏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去探究和思索小说通过语言描述所传达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

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语文学科教学相较于其他学科门类更需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并且教学评价方式与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同时,考虑到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与学习。

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课本剧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编演剧本、场景布置和评价等环节,更有利于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集中注意力,发展个性化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以及形成合作意识。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小说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对课本剧的认识不足

教师对课本剧概念的理解是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真正了解课本剧的概念,才能将其与小说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明教师没有专门详细的对课本剧的概念进行学习和思考,而是简单的将其看作是课堂上的角色扮演,无法解决课本剧在小说教学的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那么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会大打折扣。

大多数教师都是以自学课本剧的知识为主。由此可以得知虽然在情感上喜欢课本剧,但是具体的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应用的行为倾向则与情感大不相同。教师在进行小说教学时更愿意延用传统的围绕小说“三要素”讲解。由此反映出教师对课本剧的应用态度不积极的问题。

教师忽视课本剧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教师认为会以教学目标为主,然后是课程标准和小说内容主题,而对学生阶段发展特点则没有那么重视。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设计理念有待提升,过度依赖教学参考书和已有的教学经验致使思维固化。

任何一节课堂都需要教学设计的引领,且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到多个步骤,如果没有详细的教学设计,那就有可能偏离小说教学目标,学生不能理解小说蕴含的意义,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理解出现偏差,无法发挥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的良好教学效果。

课堂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本剧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脱离了对学情的分析就相当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小学第三学段的学生在思维上的显著特点是,虽然已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仍带有很大程度的具体形象性。

因此,教师要重视并锻炼小学第三学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对不同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充分满足;并且考虑学生的独特性,清楚的了解和掌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在已有知识的掌握、平均学习能力、整体的班级风格情况,在课本剧的不同环节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重视学情,加强对小学第三学段以及不同班级整体学生情况的分析,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在课本剧教学设计时要注意的问题。

课本剧的实施效果不理想

对小说的文本分析环节是学生掌握小说主旨内涵、加深对小说内容理解、以及之后的剧本编写环节顺利展开的关键环节,在小说文本分析的内容上,教师在小说文本分析时局限于教材中仅有的内容,没有将节选的小说文本与原著联系起来,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小说文体的特点,将所有小说文本的教学内容统一化。

如何在文本分析时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文本分析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如何在小说讲解时从多个角度分析不同小说文本的特点都是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的方向。

优化调整,改进课本剧应用于小说教学的实施步骤转变方式,细读小说文本的内容

教师要认识到文本分析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文本分析环节充分体会到小说的独特魅力。文本分析是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读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为每个人所获得的生活体验、情感感悟都是独特的,所以在对小说文本的分析环节,教师不能因为课时紧张,将标准的小说解读和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告诉学生这就是正确答案,如此将忽略学生对小说的独特体验,也降低了学生对小说语言特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文本分析时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小说的世界,了解故事情节,并在其中产生对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的独特体验,延伸小说文本内容。

小说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是吸引学生对小说文本欲罢不能的关键,小学小说教学的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同样,课本剧的开展也需要遵照小说情节的发展顺序,所以学生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思路清晰明了,才能为接下来的剧本编写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内容时,要注重学生对小说情节发展的掌握情况。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面文字的环境描写在头脑中生动化、立体化,结合实际生活体验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进而从中体会人物形象特点,感受到小说人物的真、善、美的不同表达作用。例如在《桥》一文中,描写环境的雨、洪水、桥的出现,可以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或者观看的影片想一想灾难发生时自己会怎么做,从类似的环境中出发,去体会一名不惧危险、有奉献精神的老*员的人物形象特点。

钻研文本,创新地编写小说剧本

剧本的编写质量影响着课本剧在小说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一次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离不开优秀剧本的支撑。课本剧取材于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文本,但是本研究认为如同小说来源于现实,而又对现实进行虚构加工一样,在剧本编写时不能完全依赖于小说文本,应在遵循小说文本主题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剧本编写。

学生是剧本编写的主体,因此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决定了剧本编写的质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剧本编写原则。在剧本编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包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介绍以及场景之间的转换规则,人物台词的编写要符合小说人物形象,旁白的撰写要简洁明了。

其次,要在根据整体剧本框架的基础上选取人物和情节。因为在舞台上表演时间的限制,要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因舞台表演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剧本所描写的人物形象要鲜明且富有特点,可以在剧本中加入人物的动作、心理和表情等文字描写,帮助承担表演人物的学生进一步理解人物特点,辅助其进行舞台表演。所选取的情节也要富有代表性,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逐步带入其中。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大都独具特色,各有不同,因此,在编写人物对话和情节时一定要符合小说人物特点、小说整体语言特色。首先要明确的是小说文本课本剧的剧本编写不是让学生亳无依托的进行原始剧本创作,也不是随意的将天马行空的无关想象和无意义创设加入其中,而是在立足于原文的立意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所选取的小说文本进行改编的符合课本剧表演的升华创作。

另外,剧本的编写也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留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小说的情节根据舞台编演的需要进行适当选择和删减,在自己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进行再设计。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以原文立意为支点,否则就会偏离小说文本课本剧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想象能力没有得到发挥。因此,需要教师在剧本编写过程中发挥引领和导向作用,掌握“方向盘”的同时,要给予学生信任,使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想象得到充分发挥。

分工合作,规划小说剧本的排演

剧本编写完成以后就需要将文字上的东西应用实际的动作和情境当中,在多次排演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彼此磨合、相互配合,对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和动作再进行切身调整,以及对道具的布置和音乐适配度需要合作完成。

因此,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工合作和结合小说内容规划排演时间,从而提高小说剧本的排演效率。组织学生排演难点的解决也会相应的增加教师在小说中采用课本剧进行辅助教学的意愿和频率。

教师在小说教学中采用课本剧进行辅助教学时应着眼于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其中。

1
查看完整版本: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小说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