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再读史诗木兰辞,木兰本是大同人
TUhjnbcbe - 2024/4/5 23:20:00
消除皮肤白癜风 http://m.39.net/pf/a_11348073.html

原大同市地方志办主任,现大同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会长要子瑾

自从北朝民歌新乐府《木兰辞》问世以来,一位集忠、孝、仁、勇美德于一身的中国女杰的形象便深入人心,千百年来历代传唱。建国后不同版本《花木兰》的影视作品更使木兰成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美国卡通大片《花木兰》的问世,则直接把花木兰推向了世界。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旅游视野的开阔,一股木兰热正在悄然兴起。河南、湖北、陕西、安徽等地都在大张旗鼓地大做文章,或著书立说,或斥巨资打造与木兰有关的设施,不遗余力地打木兰牌,为“抢夺”木兰造势。面对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作为花木兰故事的发生地和花木兰真正出生地的平城(即今日大同)岂能默默无闻。为此,我们再读这篇伟大的史诗《木兰辞》,为木兰是大同人正名,进而为振兴大同的文化旅游事业打出一张响亮的名片。

一、历代花木兰研究概览。

最早收录《木兰辞》的是南朝陈的《古今乐录》,宋代郭茂倩将《木兰辞》收集到《乐府诗词》。明代文学家徐渭据《木兰辞》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本中这样描写道:“妾身姓花名木兰,父名孤,字桑之,姐姐叫花木莲,弟叫花雄······”这是“花木兰”在戏剧中的首次亮相。

祖冲之的《述异记》和李亢的《异志》中也都记载了花木兰的事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都有作品歌颂花木兰,而且都认为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

除历代文人学者的唱和之外,方志中有关木兰的记载也不少。清代《大清一统志》中就明确地记载道:“木兰姓魏,亳州人,汉文帝时,匈奴寇北边,发内郡戍之,木兰代父为戍卒,以功为小校,所戍是完县,故完人祀之,孝烈将军,唐所封也。”《大清一统志》的这段记载,因《大明一统志》而来。《大明一统志》是这样记载的。“木兰姓魏,亳州人,尝代父戎完(县),唐封孝烈将军。”大约因为这两部一统志的影响,明清以来《亳州志》《凤阳府志》《颍州府志》都有内容完全一样的记载。

这些记载的根据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以为均源于完县木兰祠的元代碑刻。这块刻于元代的《汉孝烈将军记》中写道“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这应该是“亳州说”的源头。无独有偶,与亳州一样,在河南商丘虞城也有一座木兰祠。据云是隋朝木兰故居,该祠始建于唐代。虞城缘此将娘娘庙改为木兰庙。

湖北省黄陂县也不甘落后,声称木兰是黄陂人。他们的依据是焦竑《焦氏筆乘》里的一段记载:“木兰,朱氏女子,代父从征,今黄州黄陂县北七十里即隋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

陕西延安更于年修复了木兰陵园。他们认为花木兰出生在延安南万乡花塬村。

山西省大同地区有关花木兰的传说也不少。

新荣区杨勇先生根据民间传说,认为木兰不姓花而姓穆,现在新荣区郭家窑乡穆家坪就是穆兰的真正故乡。

大同学者力高才和曹杰两位先生也先后著文考证,他们认为花木兰故里应该在武州川内。

笔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右玉县采访时在该县庄窝坡乡花甲寺村发现了一个村民引以为豪的花家祠堂。据村民们说,这个祠堂是花家祖祖辈辈供奉他们祖先的祠堂,花木兰便是这个祠堂内最受尊崇的老祖宗之一。他们供奉木兰,香火不断,他们坚信,花家寺才是花木兰的故里。

方志记载、文人唱和、民间传说,千百年来有关花木兰的故事可以说不绝于耳。戏剧和影视中花木兰的形象似更具体生动。迄今为止昆曲、京剧、越剧、豫剧、汉剧、评剧、黄梅戏等二十多个剧种都上演过花木兰。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木兰现象”。

综上所说,迄今为止关于木兰的出生年代、出生地、及姓氏,有以下几种说法:

出生年代:汉代,北魏,隋代,唐代。

出生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读史诗木兰辞,木兰本是大同人